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是一个把安全套当气球吹的年代,很多小朋友花一分钱就能在商店里买上一个晶莹剔透的气球,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子,往里面吹气,一次、两次、三次,很快一个气球就被吹得又大又圆。乔鑫看到眼里,非常羡慕,回家向母亲要了一分钱,跑到商店也买了个一模一样的气球。兴高采烈的拿回家,学着其他小朋友的样子,吹起来,大人们看见了,被逗的哈哈大笑。那时候的乔鑫只有6-7岁的样子,根本不知道“气球”还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用处。
在那个一家人吃饭都要站着的年月,孩子上学还要自带板凳。很多小朋友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念不起书。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乔鑫有幸背起了妈妈用粗麻布缝制的新书包,走进了学校。学校很寒酸,两个人共用一张课桌,还要从家里自带板凳。人们天性中都有保护自己“领地”不受侵犯的欲望,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个小朋友经常会用小刀将桌子中间划上一道印子,以便区分各自的区域,这条线有一个雅号“三八线”。
带板凳上学其实也没什么打紧的,大不了家里有一个人站着吃饭。更让人头痛的是,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女孩子打不过男生,那么,男孩子从家里搬过来的板凳就是被报复的对象了。一学期下来,乔鑫就被摔坏了四个板凳,后来,一家人都习惯了站着吃饭。
现代社会,小朋友的娱乐方式与90年代的农村发生了很大不一样。乔鑫小时候,小朋友的娱乐方式很简单、很朴实,但是,很多样。
玻璃珠:在一片空地,划上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将玻璃珠弹出去,比较远的那一个,先打另外的玻璃珠,打中就算赢;否则,翻过来,另外一个人弹。
摔泥巴:雨后天晴,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每人挖上几把湿泥巴,找一个干净的走廊,将手里的泥巴活成光滑的泥团儿,从中间捏成碗状,在中间哈上一口气,口朝下,往地上一摔,看谁摔的响。
砸纸宝:一种用纸折叠出来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规则一般是用一个大的纸宝,砸其他1个或者多个小纸宝(数目取决于当局参与人的数量),每个人至少压一个;然后,通过手心手背的方式,分出先后顺序,每个人用自己的大纸宝砸,被砸翻过来的小纸宝归砸他所有,而且还可以继续砸,直至没有翻过来的小纸宝为止,才可以下一个进行。这种游戏,百玩不厌,很多小朋友把新发的教科书撕下来折叠成各种各样的纸宝,没少被老师责罚。
抽陀螺:陀螺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找一个比较好的树杈,刀砍斧劈,做成10公分高的圆锥形,锥形的顶部楔进去一个钢珠,这个陀螺就做好了。再配上一个辫子,一般用从拖拉机废掉的皮带上抽下来的绳子,抽打起来陀螺声音既清脆,还非常耐用。
捕知了:条件好一点的,会用网兜绑在竹竿顶上,乔鑫家里条件差一些,通常会直接将竹竿头部劈开,然后用一根木棍支起来,再找一个大的蜘蛛网,将支好的竹竿,整个往蜘蛛网上一贴,这样,一个简陋的捕蝉神器就做成了,唯一的一个弊端是,这种神器只能捕一次,就需要重新找蜘蛛网,好在那时候的蜘蛛网特别多。乔鑫特别喜欢在炎炎夏日里,尤其是暑假,顶着似火骄阳,穿梭在树林里,竹园里,踮起脚后跟,手持顶上沾满蛛网的竹竿,像侦探一样侦查着敌情。然后,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面带微笑,轻举手里的竿,展开与敌人的生死搏击,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敌人被捕,落入早已准备好的兜兜,之后,吹着口哨,继续展开对敌继续展开对敌人的搜索追捕。
那是一个义气比天高,比海深的年岁。一个班级至少可以分上好几帮子,当然,不像江湖上所说那样腥风血雨。加入的成员大多是男孩子,乔鑫有幸成为一个实力雄厚“帮会”的成员。其实,帮会与帮会之间的纷争没有太复杂,也就是某个帮会的小子蹭了另一个帮会的小子一下,根本没有大的纠葛。引发各个帮会头目的会晤,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还真行,解决的办法还挺妥当,就是让犯错误的小子像对方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犯了就行。
一个炎夏的下午,乔鑫和几个玩的要好的小伙伴,来到了一块荒芜的天地,商议一件重大的事情。什么事情?那就是,“义结金兰”。大家搓土为炉,折枝为香,上前跪拜,发誓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后,坐下,论排行,分座次……时过境迁,乔鑫长大了,离开了生长的农村,听说他们几个把兄弟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