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深刻阐述了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联系,并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教育卫生事业作为提升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紧密联系着国家的未来命运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基层实践中,经常有感受到来自众多家庭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家人的健康问题的关切和重视,这不仅体现了个人和家庭的殷切需求,也映射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愿景。因此,深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基层工作的核心要务。
人口发展,卫生先行。在卫生领域,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普惠能力。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尚存若干不足之处,例如医疗设施滞后、医疗人才匮乏和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党的各级部门一是要积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对于一些偏远乡镇,应当有规划的建立设施设备基本完善的公共医疗机构,确保其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边远地区的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吸引城市过多的医护人员到基层安家落户,切实解决医疗人才匮乏的问题,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三是落实好医疗的普惠性,加大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补助,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让居民“看起的病,看得好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领域,我们应持续深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当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所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尚未得到有效缩小。党的各级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还必须特别重视教育均衡问题,我们应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无论他们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家庭背景如何,都应该拥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这需要我们构建和加强教育均衡的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水平,吸引城市过度集中和独占的教育资源。
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来说不仅是举足轻重,更是前提基础,只有教育、医疗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并增强其普惠性,给予人民群众“敢生、敢养”的信心和“优生、优育”的保障,我国的人口才能有高质量发展的机会,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