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避课题研究到觉得课题研究必须为之,经历的时间大约1年不到。
惧怕是因为不想写,觉得做出来有效果就好了,因为那时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学生的成长就是教育理念展现的最好成果。现在,虽然还是在学校,但是离学生远了,想的比做的多了,想到的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转瞬即逝,于是开始习惯于用笔记录下所思,并通过各种途径来践行所思的可行性,并及时的进行修正。于是,课题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而且越是深入,越是能体会到课题给你带来的“好”。比如:上课是需要平台的、机会是有限的,而且上到一定的平台之后,机会或许就不再属于你了!可是,课题研究不一样,你随时都可以做,而且可以单独做、可以组团做,对什么感兴趣就去研究什么,边研究边记录自己的想法,文章是不会缺了,获奖与发表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有了这样的认识,课题研究就会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留痕。
想做与做好之间就是最近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做课题,有迹可循;做好课题,需要创新、需要有效;前人们对想研究课题的已有成果需要充分学习,还要从前人们的已有成果中找到创新点,努力践行,验证其可行性,找到其普适性,因为做课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是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来尝试,因为大家都有问题;可是为什么获得成果奖的人确只有那么一点点人呢?可见,做过与做好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大。
升级打怪这个网络红词最是能描述此时此刻此景。万事开头难,开工没有回头箭,未来可期!路虽难,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