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在社区小学读书,班级里学生情况,成色不一,也有几个丝丝家庭。我观察过这些孩子,确实不如人意。
一是娃娃穿的差。一个小娃娃要想穿的好,可是巨大成本。不仅仅是买衣服的钱,还要清洗更换搭配的时间成本。上班族哪有时间精力搞这个?这个社会以貌取人的事太多了。举个例子,我家娃娃班级里拍什么照片,肯定是主角,因为穿得好,形象好。但是,有的娃,永远轮不上这种出风头的事。这不是娃的原因,是家长的努力。
二是家长脾气大。好多家长心里有各种事情,压力好大,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带娃来参加一个兴趣班。娃还不好好配合,家长火气就上来了,心急火燎,经常是劈头盖脸,一顿怒吼。把娃娃吓得哆嗦。他们在家里是啥待遇,可想而知了。
三是老师忽视。有的家长工作太忙,没时间,晚上回家已经八九点了,哪有时间理会班主任的小破事。有一次,班主任要求娃娃回家发豆芽(我家是交给保姆干了)。某家长忘记了,到了时间,家长在菜市场千挑万选,买了一根豆芽交上去,班主任大怒,全班训斥。自己发的豆芽很难看,买的漂亮。看一眼就戳穿了。
四是娃娃自卑。很多没有条件的娃娃,各方面都差一截,成绩不行,文体不行,吃穿不行,家庭不行,你说怎么办?有个爸爸是送外卖的,经常穿着那个外卖衣服在校门口接娃。你可以想象了。(劳动光荣,没有其他意思)时间长了,好多娃娃就放弃了,他会说:“老师,我真的学不会,你不用管我了。”你说怎么办?
实际上,绝大多数小娃娃就想玩,都没有念书的自觉性。我家那个娃渣的不是一点点。只不过,我们采取了金钱刺激+运动员模式,才能把娃哄住的。
五是学生分层。学校里,最牛的是本校子弟,次优的是家长鸡娃,最难的丝丝家庭。
希望学校给这些条件不好的娃一些优待。他们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