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惠原理,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互惠原理,可触发不对等交换。
拒绝—后撤术。互惠式让步。让步迫使接受者以让步的方式回应。先夸张要求,被拒绝后撤退到相对小的要求。知觉对比原理,先大后小的提要求。不光刺激人们答应请求,还能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满足感,还鼓励他们切身实践承诺,甚至叫他们自愿履行进一步的要求。
对策: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却没有这个必要。
2、承诺和一致
一开始就拒绝,比最后反悔要容易—达芬奇
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的没错。
言出必行。信仰,语言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今晚感觉怎么样?然后提出请求。
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请求的方法叫做登门槛。先给出小的承诺,比如爱护环境,将要他做出其他的事。
不是所有的承诺都会影响自我形象,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他们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自由选择的。
行为是确定一个人自身信仰,价值观和态度,主要信息源。人们自己也是依靠同样的方式观察行为,来对自己加以判断的。
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你定了这个目标,这样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接着把它写出来,把东西写下来,有种神奇的力量!
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等你达到了这个目标,再定另一个也写下来,你会进步如飞的!
3、社会认同
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的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明确,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尤其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们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多元无知现象。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
社会认同是在不确定性中服从相似性。人越多越安全,是个错误的认识。如果你需要帮忙时,身边只有一个人,他帮助你的概率是最大的。人越多,人们帮助你的概率就越低。因为人们都以为其他人已经帮了你,或者看其他人不帮你,自己也不帮。
旁观群体没能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这是紧急状态。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需要明确叫谁帮你,他要怎么帮你,报警?或者叫救护车?
我们更倾向于模仿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跟你类似的情况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自杀新闻后增多的事故,意味着有人在蓄意模仿。
4、喜好
我们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先令别人喜欢上他。我喜欢你的理由:
1、外表魅力。漂亮的外表,比你想象的更有作用。
光环效应,一个人的正面特征就能主导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
好看就等于好,我们会自动给长的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征,比如有才华,善良,诚实和聪明等。
2、相似性
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假装有相似的背景和兴趣,得到好感。
3、恭维
我们特别喜欢听人恭维奉承,赞美。积极的评价,不管是真是假,都能让人产生对恭维者同等程度的喜欢。
4、接触与合作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喜欢熟悉的事物。
付出努力去完成共同目标之后,人们的信任感和亲切感都增加了。
5、条件反射和关联原理
糟糕的消息会让报信人也染上不祥。
名人广告代言人利用了关联原理。
人们声明关联原理的奥秘,并努力把自己跟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哪怕他们并非事情的起因。
每当我们的公众形象受损,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宣扬自己跟其他成功者的关系,借此恢复自身形象,同时我们还会小心,避免暴露自己与失败者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太差的人,她们内心深处个人价值感过低,没办法靠推动或实现自身成就来追求荣誉,只能靠着吹嘘自己与他人成就的关系,来找回尊严。
5、权威
教化下的尊重!
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百依百顺,权威的压力能够全然控制我们的行为。
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自己显得更加身材高大。
衣着,抵挡身着权威装束的人物,提出的要求会有很多困难,还有裁剪得体的西装。
身份标志,珠宝汽车等
6、稀缺性原理
数量少的说了算!
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人们对潜在损失比潜在收益看得更重。
数量有限,供不应求,不见得随时都有。
最后期限,过时不候。
原因:1、难以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轻松得到的东西好。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认为受禁的信息和物品更有价值。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
7、即时的影响力
自动化时代的原始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