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确实给到了群众们非常大的期待,所以预售才能刷新影史纪录,但从这几天的口碑评分,排片变化和票房走势来看,越来越印证了电影质量与口碑现在已经能和票房成正比了。就目前《哪吒2》的超强吸金阵势,在整个大盘良好输出的情况下,至少吸走了原本应该属于其他片子近30亿的票房,直接成为绝对霸主。不是因为院线经理排片不给其他影片面子,而是确实其他几部各有各的拉垮。当然,不排除确实有不喜欢《哪吒》的,也确实有觉得其他几部很好的,看了多刷的,或想看却看不着的。但这就是现实,卖的不好,质量不好,自然就看不见了。不是不允许群众有不同意见,每个人的眼界与欣赏程度不同,每个人喜欢和讨厌的理由也不一样,这都是普通观众的选择。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大数据大趋势,普世价值与普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度和基本审美观,大部分应该是趋同的。就好比豆瓣评分的机制很糟糕,但由于基数相对大,一般评分的实际结果不会和大伙的情绪反应相差0.5上下,如果一部影片你说9分,他说4分,那基本上这俩人都是方差数据两边的人,属于思想独特且影响甚小,这就是从普通观众层面来说。但如果你是影视相关的人,对于影片的评判和喜爱与否还是尽可能客观。接下来,我仅以我个人的影视知识储备和思想阅历来对2025年春节档五部影片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到目前为止豆瓣还没有开分的,我预计很可能是春节档影片评分最低的。首先我并没有这个情怀,不是原著粉,经典电视剧版本也没看过多少,仅冷静分析讨论。这部戏的剧情所体现的“侠”在何处?我没有看到。情节推动上,为了让大家理解人物,给没看过原著的人走马灯一般快速过前史这个编法真的可行么?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解决人物成长与弧光么?我是不相信的。而后的一些情节设置和人物表现又很不聪明,立场上个人真的也无法共情。导演镜头设计上呈现的感觉,让我觉得是不是一开始按3D效果拍的后来没弄,不然为何多次要把人单抠出来放大给呢?如果不是为了3d,这么拍岂不是一点儿也不奇观,反倒很tvb电视剧呢?场面上,只是看上去宏大,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草原虽是实景拍摄,但也有后期的成分,景深极浅,颜色青黄不接,在美学上,真的算好看么?演员台词大部分为蒙语配音,汉语也有口型严重对不上,甚至为了配合台词,不切演员张嘴画面,观感很不适。人物塑造上,肖战的郭靖我觉得还是能看两眼的,庄达菲的黄蓉我代入不了,觉得既不是黄蓉也不是她本人,状态很拧。唯一让我觉得舒服的是新人演员张文昕饰演的华筝尚可一看。整部片子充斥着83版的背景音乐,让你感觉像致敬,像怀旧,像呼应,但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会令人厌烦,让人觉得你对故事本身信心不足,一直拿情怀来垫。还有动作方面,这不是武侠片么?打在哪里?用炁体源流么?全片唯一让我觉得像打的就是华筝与黄蓉的对打,以及一小部分所谓的两军交战的场面。总之,作为一部武侠片,我很难有爽感,无法荡气回肠。而作为导演徐克,这位武侠片的佼佼者,拍出来这样一部影片,更令我难以满足。故《射雕》剧组全体工作人员辛苦,个人评分:5.6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个人觉得,你对第一部多惊喜,就会对第二部多失望,乌尔善导演用《异人之下》和这部影片让大家可能知道了《封神1》是个偶然。《封神1》真的很好吗?也没有,但是由于还不错,有惊喜,有奇观,有张力,我们希望它可以做得更好,希望2能比1更优化,所以才会有自来水去冲票房。然而《封神1》里面的优点到《封神2》几乎全没了。现象级的表演和台词没了,老戏骨没了,质子团没了,戏剧张力没了,优秀的配乐也少了,只留下了英姿飒爽的邓婵玉和脑子有毛病的姬发,还有并无存在感的哪吒、杨戬、姜子牙。连纣王和妲己也失去了表现空间。无论从阵容还是情节密度,没错,情节密度!它和《封神1》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因为三部曲的剧本是一起写下来的,我怀疑他们在构思上可能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觉得第一部把各种人物铺垫塑造好,人物和矛盾多一点,第二部、第三部打就完了,所以后面根本没有设置和第一部对标的情节密度和节奏,直接导致故事拖沓,人物功能性降低或边缘化,男主角人设崩坏,新女主和男主儿女情长,反派内动力不足,这都是剧本上的问题。至于说什么殷郊法相蓝精灵啊,魔家四将很傻呀都是小问题了,因为只要剧情给一点解释,观众反应都不会那么大,重点还是功能人物设置排布和战力值崩坏的问题。至于还有人说把神设置成不好的样子,这个我觉得都不算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人写的,在故事里都是人物,过了期了想怎么塑造都可以,重点是要合理。所以,固然其他美术服化道继续保持水准,特效有所升级,但依然摆脱不了影片乏味冗长的气质。有人说姬发就是在成长中,他不能在这部崛起。想法尚可,但是作为商业片,我个人认为,主角的成长和改变不能拖沓一整部,他可以迷茫,犹豫,但不能超过影片的三分之一!姬发到最后就应该崛起了,带领西岐百姓面对下一步伐纣,给予观众这种期待,而不是到最后还跟观众圣母!如果在这一部不能看到他成长为完全体,难道要到第三部突然觉醒吗?第一部明白自己是谁,第二部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第三部真正成王发起全面反攻,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写法!照现在这样的一个程度,其实是辜负了为《封神1》摇旗呐喊的人的期待,票房也说明了一切。我心里真的很想看到第三部,不希望这样的片子和创作模式刚把门打开,然后自己又给关上了!希望能够扎实地把剧情做丰满,人物做出高光,奇观再上一步,才算是真正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参考《哪吒2》和《流浪地球2》的创作精神,不能因为前作的成功而怠慢后面的制作!希望第三部能有所改变,期望能把第三部抬上来!故《封神2》全体工作人员辛苦,个人评分:6.7
《蛟龙行动》
截止目前,于冬已经急了,但没办法。确实有水军故意黑,但影片质量不及《红海行动》导致票房骤降也是不争的事实,赔大了这回。先说优点,中国首部潜艇水下大片,潜艇构造,鱼雷缠斗,最后高潮打斗场面确实可以,但也就这些了。接下来,就是一系列问题,或者和《红海》比有一系列问题。我必须说,林超贤导演很努力了,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做镜头语言调度是有多么难,但真的完成度不高。主角人物塑造刻意,忽略其他蛟龙小队人物塑造,剪辑速度过快无法辩清人物,强行上升主旋律价值喊口号的行为是真的很烦,这些问题在《红海》里是没有的,喜欢《红海》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它是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虽困难重重,但有分工有合作,目不暇接,场面刺激,人物塑造都有高光,女性角色勇猛挺立。好,说到女性人物塑造,《红海》里有海清,有蒋璐霞,且亮点颇多。《蛟龙》里,就剩蒋璐霞一个啦!结果干了什么?存在感呢?最后给了几分钟哭点让她死掉?这就是人物延续的意义?说到人物延续,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想拍另一个军种的影片,你大可不必去联系上一部,因为是两种气质。如果想延续上一部,那么延续出来的人物应当保持他们的状态或升级,而不是当背景板。原本我以为这是一部以“行动”系列为名的作品,没想到是正经续作,至少有三个《红海》人物保留到了此片,但却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相反,在剧情上时刻联系《红海》镜头,而且还不断强调佟莉吃糖名场面以此来唤醒大家作情感延续,可是你既然已经强调了,居然还不能给到片中唯一女性角色以施展的机会,只为了给制造哭点这一功能,这合理吗?还有,斗争的势力是否明确,有些人的牺牲是否必要,这些都是问题。总之,该片不如直接就拍成叫个《深潜行动》,斩断与《红海》的联系,分步去描写潜艇作战,突击作战,鱼雷反攻,最后取得胜利,这样来的简单刺激明快,也不用安排我军之间的人物矛盾,也不用安排他国的内部矛盾,就我国和他国的就可以啦!现在这样,又累又费钱又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再怎么宣传讨好排片又有何用?故《蛟龙行动》全体工作人员辛苦,个人评分:6.8
《唐探1900》
怎么说呢?其实还不错的!起码有点回到了《唐探1.5》的感觉,情节密度很高,人物重塑,演员表演都有高光,其中变魔术换人的片段水准甚至回到了《唐探1》的柜子藏人。虽然推理浅了一些,有些情节安排有些胡闹,笑点也不是很出色,但对于这种偏热闹的片子,是说得过去的,是能看的家人们!影片里角色高光来自于岳云鹏和周润发。发哥最后面对白人的慷慨陈词是能挺得住的!有人吐槽发哥普通话的问题,我觉得这倒是陈思诚刻意设计的,因为发哥普通话没那么差,想说好也不难的,参考《满城尽带黄金甲》原声台词。由于发哥的表现是你能想象得到的,所以岳云鹏这个角色最后的高光属实意外,量身定制,高度契合,制造出了泪点,岳云鹏越来越会演戏了。陈思诚这个人,是真的很会揣摩观众心理,在《唐探》系列难以往下续写时,选择往前写,选择1900年那个屈辱的年份,激起观众们的民族情绪,也让唐人街的存在不再成为影片的地标符号,而拥有了更深的意义,变成了唐探版《十月围城》,而片中也确实有一段上楼梯对应了《十月围城》里黎明铁扇挡刺客的桥段,你说他没借鉴我是不信的。反正,爱国饭也不是不可以吃,看你怎么吃。故《唐探1900》全体工作人员辛苦,个人评分:7.1
《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部动画影片的好到处都是!无论从剧本情节的丰富度还是主题立意,人物设置,美术场景,配音表现,特效制作,音乐氛围,全方位没有短板,有笑点、有燃点、有泪点,配角也是有血有肉且不完全功能化,是对上一部的全面升级。春节档票冠,年度票冠,中国影史票冠都当之无愧!截至目前上映六天已经超过了去年票房年冠《热辣滚烫》,60亿+指日可待!
然而,现在要回归冷静,这部动画影片已经很好了,那么它有没有问题?要不要挑一点儿骨头出来?先说我个人观点,要挑也是能挑的,但终究瑕不掩瑜,都是可接受范围。可是,就目前的火爆程度,会让一些人莫名不舒服,也会有一些人肆意表达自己的不喜欢。这也要分人,如果是普通观众,喜欢不喜欢自由选择。如果是一些人用某些无伤大雅的东西否定全盘,那就是别有用心。目前对于“瑕”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有关于低俗的笑点设置
从我的角度来看,片中很多笑点其实是有周星驰影片的影子的,只要家长和孩子还能接受,就没啥,属于可接受范围,不过分,也能平衡一些情节带来的严肃感。
2. 有关于导演厌女
这跟上一条低俗笑点有一定联系。说撕鹤童裙子,喷有尿的仙露在鹤童脸上不雅,可是导演对男性角色诸如商贩抠脚,哪吒喝呕吐物,脱裤撒尿,仙翁喝尿等也并没有手软呀。说把石矶娘娘塑造成胖女人是丑化,那是否在这些女观众眼里已经定义了以瘦为美?石矶变成小石头时还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种乐观的心态怎么就是看不见呢?说把西海龙王设计成女性如此妖娆是媚男,可是自己长得漂亮为自己而活这种精神的敖闰为何也看不见呢?说牺牲殷夫人传达女性用牺牲自我精神来催化他人成长,那么这些观众把母爱看成了什么?要劝人自私保全么?这样的话,整部电影很多人物都没法看了呀。在现在这个女拳极其敏感的时代,是不是会触发这些人的神经,然后逼着其他女性一起共振,如果这样说导演厌女,是否也是用一些条件先厌了自己?
3. 有关于魔改名著人物
在刚才《封神》的评论里我说,都是人写的,版权期已过,不必纠结过去的人物是什么样,新时代的人基于过去老辈人给出的框架设计出符合当下观众喜闻乐见的人物,表达当下社会的人文思想,只要逻辑合理,言之有物,就不存在伤害人物感情,反倒是一种合理创新。你做得好,就不会被鞭挞,做得不好,那就必然会伤害群众们对人物之前形象的感情,还不如老老实实按原著走。这样看来,《哪吒》《封神》高下立判。至于什么反派正派,都是不同立场,都是借人物做表达,不然,哪吒、太乙真人现在的形象会怎会被大部分人接受?按这个标准,如果还有说《封神》好踩《哪吒》的,那在“毁”原著人物的创作上,《封神》岂不是更“过分”吗?
以上的三个问题,说实在的,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早都踩过了,如果用这个方式来批评这部影片,那星爷是否要“死”好多次?至于影片中或明里或暗里对于东西方的隐喻,对于反抗强权、阶层与规则的表达,在网上已经分析得铺天盖地了,我就不说了。反正,这东西导演不管想没想到,可不可说也都是自我理解,也不能直接告诉你。即便没有,也是一部有一定思想的娱乐大片。倘若真有,就是一部具有商业娱乐性的思想艺术杰作。因此,它值得!!!故《哪吒之魔童闹海》全体工作人员辛苦,个人评分:8.6
今年春节档影片的个人盘点就结束了,虽然我说的不重要,但每个人都有评判的权利。那些被我说了不好的片子,也有可取之处,主要是希望可以更好。诚然,那些片子也会有别人收获应有的喜爱与快感,我已经尽可能客观了,难免会有主观喜好的点在里面。总之,群众可以因为任何一点选择喜欢或不喜欢影片,但评判一部影片好与烂不能以偏概全。截至目前春节档票房已经80亿了,总票房达到了100亿,创影史纪录已是必然!确实很棒,说明大家不是不爱看,是好不好看才决定爱不爱看,爱看之后才会对下一部有所期待。但今年是一家独大,其他的影片都没有跟上来,这是很大的问题,是创作的问题,依然很艰难。这样也好,会倒逼创作者必须真诚,拿出精品才能换来真金白银,真正给予老百姓优质的文化精神食粮。目前来看,还是有困难的。但不管怎么说,今年春节档的票房是开了好头的,我们依旧期望能拥有每部电影都能出好口碑,类型内容百花齐放,票房成绩不断刷新,文化艺术走出国门的美好愿景。我作为在电影边缘溜边儿的一份子,依旧有这样的祈盼!最后,祝中国电影越来越强!!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
20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