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9有幸聆听了汤瑾老师的《童本取向 思趣写作--基于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收获颇多,写作是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疼的事情,听了这一节课,我在回忆自己当学生时,我们当时写作时是什么样子的,记忆犹新的是经常不知道怎么写,写着写着就写不出来,完全靠编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像流水账一样,没有真实情感,也不能够打动别人。
做了一名老师,真的要不断学习才行,虽然教的年级还没有习作单元,但听了汤瑾老师的思趣习作,也为自己后面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真的不能像原先老师教我们的那样,教现在的孩子,都说时代在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
汤老师说:小学习作教学,主要存在的三个误区:(1)儿童写作主体地位的缺失。(2)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存在泛化,概念化,套路化的倾向。(3)习作教学还处在“浅表学习”层面,以套路化的“雷同文”为满足,习作教学费时费力,但学生习作增量不明显。现在回忆起,真的像汤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在习作教学存在的这三种误区确实是我们教师的存在的普遍现象。
这种教学误区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不断要求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但想一下,我们真的教学生如何写出好作文了嘛?我们只是概念化的给孩子说了写作的要求等。听了汤老师的讲座,想让孩子们写好习作,要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贴近儿童,引发儿童的真实参与,激活真实情感和写作思维,这才是我们老师习作教学的立场。
汤老师提出了“童本取向 思趣写作”,基于儿童创造的天性,依据儿童年龄特点,激发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高运转,落实技法的高站位,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实现儿童语言生命的自由表达。我发现不只是在习作方面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便的特点。
童本我的理解是儿童的本性和心理特征,自己的理解还是片面化,那什么是童本取向,汤老师做了很好的解释。(1)凸显教学的对象。(2)尊重儿童的特质(3)选择合适的教学。(4)促进自主发展。从这4个方面给我们清楚了讲解了童本取向的意思。
童本取向 思趣写作的三要素:儿童情感 写作思维 习作技法。
汤老师举了一些例子,如:二年级写话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做了一些解释,真的为我后面的教学,给了很好的建议及方法,也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总之听了汤老师的课,真的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