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万象》上看过一篇小文,二战中,还是学生的吉尔达,骑自行车穿越德军封锁,为盟军送情报,帮了盟军的大忙。不知那个吉尔达是不是美国电影《巴黎烟云》中的吉尔达。
1924年的巴黎,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集市熙攘繁华,商品丰富。三个头戴贝雷帽,身穿校服和外套的花季少女慕名来到闹市区看手相。
吉普赛人给吉尔达看了手相之后,惊恐地对吉尔达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看不了。”打发了她们三人。大概是神灵想给吉尔达一个机会,不让她过早知道自己的悲剧宿命。然而,吉尔达是个寻根究底的人,她要把握自己的命运。果然,不一会儿,吉尔达便又独自折回到店里一问究竟。面对明艳迷惑的少女,吉普赛人无奈、惋惜地说:
“我看到你只能活三十四岁。”
吉普赛人看手相不讲究左右,两个出现手的镜头看得都是左手,大概吉普赛人看手相没有男左女右的习惯。对一个青春女子说她不久于人世,难道是出于职业道德?算命的人还真是得有些残酷。
十几岁就被判定只能有十几年的活头,这样的生命该怎样度过?
用吉尔达自己的话说“我的一生似乎充满恐慌”。
作为巴黎上层社会的名流,社交界的宠儿,吉尔达充分享受着放荡奢华的生活。她是一个鲜活的女子,非一般的女人。人生最好的年华,与盖伊真心相爱,与米娅亲如“同志”,是巴黎知名的摄影艺术家,爱情、友谊、事业,吉尔达都拥有了。在短暂的生命中,吉尔达是幸福的,生命亦绽放出绚烂。
恐慌中的绚烂,似乎不合情理,很多人对吉尔达甚至于对电影都颇有微词,说其放任糜烂。我却觉得这个故事对吉尔达来说是一个阴郁的悲剧,从头至尾。吉尔达就像穿了一身干净的白衣,却偏被老天安排行走在泥泞中的人,充满了委屈和愤怒,索性脏透!
乱世,什么人都有。
当爱人离开她去打仗,吉尔达也学着和甜蜜的日子告别,做了间谍,委身德国军官,给盟军提供情报。德国军官的女人,比妓女更肮脏。不仅丧失人格,还丧失了国格,遭人鄙夷唾弃。吉尔达做间谍的命运像《羊脂球》里的伊莉莎白·露丝,比露丝还凄惨,最终被愤怒的自己人打死。吉尔达忍受一切,她不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活在爱人的心里;她只是等待死亡,等待死来结束一切。
在供人便溺的楼梯间,凄惶无助的吉尔达,倒在台阶上,面对仇恨德国纳粹的游击队员的杀戮,几许淡然。
生命开始,终点未知;生命开始,终点已知。活法应该不太一样的。真正的向死而生是需要勇气、智慧与魄力的。超越凡俗而又实现人生存在的所有价值和意义,吉尔达短暂的生命亦没有随意地挥霍浪费。
一个偶然,俩人一见如故。
同是剑桥的背景,让电影少了许多琐碎恼人的絮叨,多了一些直截了当。
盖伊狂热地爱上了吉尔达。吉尔达此时对感情还没有下定论,她还在尝试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寻找真爱。吉尔达满世界地周游,不断地变换职业,旅行家、临时演员、摄影师,我行我素地沉浸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我”便是世界的中心,四处漂泊,四海为家,享受生命的广阔。
当盖伊准备开始正常人的普通生活时,吉尔达“回来了”。盖伊和女友在影院看电影,电影里突然出现了吉尔达饰演的埃及艳后侍女的镜头,盖伊马上崩溃,女友也看出端倪。
吉尔达真回来的时候,盖伊和女友正躺在床上安静地睡觉。那个女友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兰心蕙质,冰雪聪明,沉静内敛,跟吉尔达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她起身到客厅见到吉尔达,并认出正是电影上的那个女子,马上意识到自己尴尬的处境,明智地拒绝了盖伊的挽留,迅速从盖伊的生活中消失。
吉尔达把自己的生活、朋友都介绍给盖伊,并让盖伊辞去教师的工作,做她的摄影助手。从此,吉尔达与盖伊以及她的好友米娅十分默契,惬意地生活在一起。盖伊一度想与吉尔达结婚,吉尔达想到自己的薄命,也没有回应。
生活就是这样,总喜欢在如胶似漆的时刻制造分离,在幸福甜蜜的时刻制造麻烦。盖伊要支援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党人。米娅是西班牙人,对自己的祖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人一起离开了吉尔达,盖伊打仗,米娅做战地护士。
盖伊离开了吉尔达,对吉尔达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有的信一概不回!战场上,米娅被炸弹炸飞了,再也不能回到吉尔达身边。吉尔达是不准备原谅盖伊的。
吉尔达自愿成了二战盟军的间谍,安插在一个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德国军官的身边。吉尔达为盟军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无意中救了盖伊。当二人再度重逢,吉尔达的冷淡惹火了盖伊,盖伊不顾自己情报人员的身份,公然进入吉尔达的寓所,那也是吉尔达与德国军官共同生活的寓所。
那真是一个销魂的时刻,在忍受了无数的相思之苦,在忍受了目睹别的男人把心爱的人抱在怀里之后,那种强烈的征服、报复、狂热,抓得人心痛。两人依旧深爱彼此,心灵从没有背叛彼此。爱到不要命的地步,真是惊心动魄。
命运弄人,特殊的战争时期,特殊的身份,让二人最终擦肩而过。吉尔达死在愤怒的法国游击队员之手,终年三十四岁。
有人说她们是同志,我坚决不同意。她们是摄影师与模特,是姐妹家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绝不是同志。的确,她们俩曾经与盖伊同床共枕,绝无乱性;盖伊和米娅去西班牙之前,面对离别,吉尔达亲吻了米娅,并且咬烂了米娅的嘴唇,那只是表达离别时的愤怒。
一个控制力极强的女人,必须有一个格外善良单纯的女性朋友。因为财富、容貌、才华会让她在女人堆里很受排挤,没有女性朋友的女人是很凄惨的,毕竟和男人之间的话题是有限的。所以男人女人可以是情侣,亲密爱人,性伴侣,但始终无法替代女友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米娅是吉尔达最忠实亲密的女伴。
男人女人很多时候想得完全不一样。拥有甜蜜安定的生活是吉尔达想要的所有,然而盖伊却要到西班牙参加国际纵队,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盖伊还带走了米娅。吉尔达吻别米娅,咬烂她的嘴,似乎也是在说,男人的世界无法改变,你一个女子为什么要跟着学呢?或者是想与米娅融为一体,陪伴盖伊?
吉尔达很幸运的得到了米娅的友谊。俩人相知相爱。当米娅被虐待狂欺辱之后,吉尔达支开盖伊和米娅,疯狂地报复了虐待狂。那种举动倒让人觉得她像个男人,可以保护自己的女人。
米娅与盖伊
俩人之间是有感情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爱人,彼此亦感情深厚。
对吉尔达而言,她总是希望米娅替他守候在盖伊身边,成为盖伊的终身伴侣,甚至结婚生子。所以,她的姿态是可以跟米娅共同拥有盖伊。
米娅很明白盖伊与吉尔达之间的感情,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拆开的,所以,她虽然有很多次与盖伊亲近的机会,但她绝不会诱惑盖伊。可以看出米娅对盖伊屡次动心,最终只是发乎情止乎礼。
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痛苦。米娅无论灵魂肉体都是个很“骨感”的女子。虽然戏份不多,佩内洛普的光彩亦被塞隆遮掩许多,这个角色依然是很出彩的。
米娅与盖伊一起离开吉尔达,或许就是想寻找单独与盖伊在一起的机会。她们单独在一起,却更加思念吉尔达,两人都无法绕过吉尔达。米娅死在看望盖伊的归途中,她的死是个意外,也是对爱的告别。
那个德国军官煞费苦心,利用职权在餐馆赶走别人,得到好座位,一脸谦卑地向吉尔达承认:“生日快乐!很抱歉,我私下查阅了你的档案,今天是你的生日,知道你三十三岁了,看起来你只有二十八。”
德国军官费力讨好的模样,丝毫没有纳粹的严酷与残暴。即使《钢琴家》里那个救了钢琴家斯皮尔曼的德国人韦恩也还是很严肃的。当时,吉尔达的表情很怪。吉尔达带盖伊回古堡见父亲的时候,它的父亲倒是说过“你从来也不愿意过生日”,大抵是“三十四岁”做的怪。德国军官向吉尔达求婚,真是很龌龊的场景,吉尔达眼神里满是鄙夷,不屑,当然还有被提醒生命只剩下一年的伤感。
最后德国军官被巴黎游击队员枪毙时,吉尔达抱着德国军官时很痛苦的样子,感情倒在其次,大概主要是惋惜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不再,就像她自己。那是死神向她发出警示:你也时日不多!她无能为力,毫无办法,唯有恐惧地望着愈来愈逼近的死神。
在我眼里,吉尔达的生命如夏花般绚烂,不必用橡皮擦擦掉任何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