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境界
何谓“圣人”?应该是在思想境界方面远超一般人的人。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拜的圣人,一般指“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仅就学术和武功造诣而言,他们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典范。
孔子讲“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讲究仁爱,讲究宽恕,要有积极用世的精神,这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高标;关羽讲究“义”,为全兄弟大义,决不为名利所动,“玉可碎而不能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兵败被杀,人们认为那不是他的耻辱,而是大忠大义的体现。
圣人这个名号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明代王阳明幼年立志做圣人,大人们都认为他疯了。然而他最终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做到了“三不朽”,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看来理想远大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孔子小时候聪明好学,立身行事不失为谦谦君子,年纪轻轻就已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少年孔子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是谦虚好学。孔子向很多人求教,韩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虚怀若谷,彬彬有礼,被求教者自然也是对他喜爱有加,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很和谐的师生教学氛围。
孔子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周游列国,不辞劳苦费尽心机要实现自己的仁政理想。逐一碰壁不断失败后他也没有消沉,正如儒家名言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退下来整理书籍,继续收徒教学,在古籍整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孔子作为圣人,他一生的追求取舍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他不是没有治国的本领才能,只不过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没有做到“济天下”,但却很好的做到了“善其身”,而且这也不能不算“济天下”。他被称为“至圣先师”,不光是圣人,更是万世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