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四十不惑”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是越活越不明白这个世界。越活越不知道咱活,越活越慌恐和紧张。
读咱中国的《诗经》《宋词》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那叫一个爽,似夏天喝了一口雪碧凉到心的痛快。就中国文化而言,一本唐诗和宋词就够你读一辈子。再也没有那国的语言能比咱中国的古诗词意境更优雅了。
也懂了很多道理还是没过好自己的日子。鸡汤也喝了点,还是和世界格格不入。也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但真遇到生气的事儿了还是得“怒发冲冠“完全没有了冷静时安静的模样。当时劲儿一上来,谁还考虑是不是在惩罚自己,出了气后再去思考。
土豆、马玲薯都叫洋芋蛋儿。我们都知道的知识是土豆有淀粉,有淀粉会让人发胖。前几年有报道说,吃土豆能减肥。好吧,放心大胆地去吃,在减肥呢。可过一段时间又说土豆没有减肥作用,于是你便惶恐。
药店里的甘草片,从老祖宗开始就在吃,吃到现在才变成一个”特殊药品”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但越是禁药,越有人拿着身份证来买求解禁。
《金瓶梅》以前是禁书,现在不禁了,却没几个人去读了。《金瓶梅》就文学价值而言,成就非常高,且一点都不黄。比现在的这个世道干净多了。
以前控制人口时偷着生二胎、三胎,采取开除工职、罚款等办法。现在放开了让生,反而不生了。
冬虫夏草,原本就是个安静生长的虫草菌。却不知招谁惹谁了,一夜之间全副武装地去挖,被商家抄作的价格堪比黄金。前段时间又报道冬虫夏草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了。
范冰冰做广告的《绿瘦》宜传时海报、广告呼啦呼啦的满天飞。纯中药的,没任何副作用。过段时间药检通知下柜,产品不合格。
你活得明白吗?到了四十就不惑了?
我是个追剧族。只要不上班,七点半一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从《甄嬛传》到《芈月传》,从《懿意传》到《延禧攻略》局外人一看就明白,越复杂讲心计的人,结局越惨烈。
但问题是,是什么样的人和环境逼得一个纯净如水的女子一步一步地变了脸色?争了,斗了,也许还能多活几集,碰上几个没心眼的,类似单纯、天真的,大都活不过三、四集。
那么我们准备的真诚、善良和厚道都是留给谁的?
有句话说,不再交往朋友说明你已经老了。错,不是老了,是看透了人性后不再想交了。从离校之后踏上社会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别再想交真正的一个朋友了。中年之后更不要做这个美梦。善交的大都是利益的交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且你的孩子还不能太优秀,你还不能比大股东的太太漂亮、聪明了……有时你还不知那个地方得罪了对方,别人已经树你为敌,拉黑后被打入冷宫
真的,那儿来的“回十不惑”其实”惑”才刚刚开始。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我虽然没读这本书,但也了解到剧情的第二部。第二部讲宋运辉离了婚和他的学生梁思成组建了家庭。而宋运辉也不再是大江大河里的独一无二的清鱼。如果连宋运辉都被搅浑浊了,这世界那儿还有“清流”可言。
这世间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
一是太阳
二是人心。
整个人生过下来,无论怎么过你都会觉得是一场错。就和婚姻一样,无论你当时选了张三、李四,还是王麻子,过好了,就选对了。过不好,怎么选也都是一场错。
真正湖涂的人,努力往清醒里过。而真正清醒的人,却说“难得糊涂“。最痛苦的人就是把装睡的人非要叫醒。高智商有这么一句话“看透了但不要说透”好吧,憋着吧。难怪心脑血管的病人越来越多。
还是高晓松说的一句话有道理:
我明白的事情就是我能明白的,我不能明白的事情我也不用明白了”
是的,越想明白这个世界,你就越不明白这个世界。四十不惑,这是“圣人”的不惑,草民们是越活越惑。
但惑了又能怎样?谁都想改变世界,最后才知道,连自己都改变不了,你拿什么来改变世界?
青春是用来慌张的。中年是用来惑的。不明白的事也不用弄明白了。最俗的一句话就是:还活不活了?
菜换着花样吃。肉别管红肉、白肉的,少吃。变蛋含铅,一星期吃一次,也不易中标。伤风感冒了,吃药会得到缓解(任何药品治疗作用大与副作用。且副作用还有概率之说,不一定样样都喜欢你)否则鼻涕眼泪一大把和这个世界有仇似的。得糖尿病的病人,有这样的案例,在药物的控制下不忌口,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反而比刻意注重食物的人血糖控制的周全。看到过一本书讲,一个年轻人找他的领导去解惑,领导如是说的讲了一通道理。讲完后问年轻人,听明白了吗?年轻人说,明白了。年轻人走后,领导对自己说,我都没明白,你明白什么了。
这世界其实谁也弄不明白,所谓的明白是明白给别人听的,其实自己还是不明白。弄明白也太累了,稀里糊涂地过好每一天也不错,把复杂的事儿简单化,再唱一句:这世界真酷。
了事,了了事。
凡事不过如此
图文原创:念青
阴: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