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小说,我最深的感触就是震撼。感到曹七巧既可怜又可恨,对于的人生命运觉得既可悲又可怕,对于她心灵逐渐变得扭曲的过程感到既惋惜又无奈,对于她操控儿女命运毁掉他们一生的行为感到易愤怒又痛恨。对于片尾,“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也引发我的深思……
曹七巧悲剧命运的形成,既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她自身性格的原因。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进一步的造就了她悲剧的性格,加速了她心理扭曲的过程。她悲剧性格的形成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曹七巧本身是一个美丽风流,泼辣要强,心气高的人。在她的哥嫂为了金钱利益将她嫁给姜家残疾的二少爷做姨太太时,她是被迫的,但也有对金钱地位的渴望,她也许会觉得那些市井人家的男子配不上他,所以她想向高处走去,对于姜家的三少爷,他年轻健康,家世好,曹七巧对她心生爱慕,七巧也自知配不上他,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接近他。进入姜家后,她低微的出生,市井生活的教养,泼辣要强的性格使她受到这个封建大家族上上下下的冷落,排挤和歧视,加上她多疑的性格,使她对于外界的歧视更加的敏感和猜忌。而她的残疾,“那没有生命的肉体”的丈夫,也没有给她当时这样一个正值青春美貌的女子所渴望的爱情和情感上的体贴。她在她丈夫身上也只是浪费她宝贵而短暂的青春。这些令她感到空虚,寂寞和痛苦。对于姜云泽,曹七巧最初对她是心生爱慕的,也渴望能够与他产生爱情,将他当做她在姜家情感上的最后的慰籍。但是姜云泽毕竟不是一个好人,碍于封建礼教和对自身利益考量,他最终拒绝了曹七巧的感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作为张家二少奶奶的身份和社会的舆论压力,使她无法在家族外寻找自己想要的爱情。在自身的性格,情感上的不可得和金钱都欲望下,她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抓住金钱和物质这样实实在在可以把握的东西,用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生命来换取金钱并且执拗地守护着这些金钱。在她被姜云泽拒绝后,她知道她想要的爱情始终是无望的了,这样的她就像“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鲜艳的是她的青春美丽和财富地位,凄怆的是她是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的财富和寂寞空虚的生活。
曹七巧这种扭曲的人格和积聚的痛苦在她的后半生剧烈的爆发出来,尤其在子女的身上尤其在子女的身上最为突出。她最终熬死了婆婆和丈夫继承了家产。在姜云泽以情感来欺骗她的金钱时,最初她的内心的对于姜云泽的爱情再次苏醒。但是在他明白真实意图时,七巧清醒的,果断的断送了他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的情感。目送着姜云哲的背景离去,七巧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开始集中体现,她终是知道他们再无可能了,金钱对于她又是何等的重要。对张云泽幻想的破灭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加的疯狂和乖戾。她阻止女儿与侄子交往,并且从小给女儿灌输“男人都是贪图她的金钱”的想法,逼迫女儿缠脚,逼迫她从学校退学,这些可能都是七巧通过限制女儿自由的方式阻止其他男人从她身上骗取自己金钱的手段。但是他教唆女儿抽上了大烟,亲手扼杀了她与童世舫的爱情,这些更像是她对于自己所受的苦难在女儿身上的复仇,她无法容忍女儿拥有青春美丽,而且还将获得自己从未得到过的爱情,她从前受过的苦难将她的内心牢牢禁锢起来,她看不得任何人获得幸福,更何况是他的女儿。而对于儿子这个她身边唯一一个不用担心他骗去她金钱的男人,七巧自然也无法容忍其他的女人将她夺去了。“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七巧对于儿子的情感也产生了异变。他将儿子遭的自私懦弱让儿子染上压片,与儿子共同奚落儿媳,逼死儿媳,最终也逼迫娟姑娘自杀。亲手断送了儿子和女儿的一生。
最终,七巧反省着自身,回忆着年少时死去了,死前她清醒地知道,“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也伤害了多少自己身边的人,她知道人们多么痛恨她。我想这就是这篇小说名为“金锁记”的原因吧,金就是金钱、物质,金锁就是曹七巧三十年来带着的黄金的枷锁。这把金锁桎梏了她的情感和幸福,也导致了自己和他人的悲剧命运。篇尾“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也是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乃至整个时代洪流下,只要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不变,这样的故事也一定还会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