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是一个人的行事准则、判断依据、价值观的体现。这些是大家所共识的,但是原则这个东西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就给大家来阐述一下。
初识原则
5月是我经历了众多痛苦的一个月,但又是我受益良多的一个月。一个月没有留言,3周的专栏文章没有阅读,对于一个想把留言当成刚需的人来说,这是最让人焦虑的。
我感觉我的生活就是和得到连在一起的,阅读是输入,留言是输出,如果一天少了其中之一都会觉得今天没收获,甚至感觉自己正在退步。情绪紊乱,各种压力和焦虑,让我渐渐陷入暴躁,对身边的人也心生厌恶。可是我突然意识到这一个月来自己竟然写了四篇文章、四篇点评、两篇报告,我在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在压力和焦虑下完成这些事情的?
——是群规,也就是社群的原则。
那我就想,既然社群可以利用原则,让整个社群体系保证最基本的成长,那我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也定一些原则,让自己保证最基本的成长呢?
于是我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原则: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一天必须坐享15分钟以上,哪怕自己今天就做这一件事。
俗话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我能有第一条原则,那我为什么不能有第二条呢?
于是我有了第二条原则:每天进行专栏留言,并与一个小伙伴分享。
第三条、第四……
突然我整个人就自律了起来,我的生活走上正轨。
于是我就反复琢磨,原则究竟在个人身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原则的重要性
如果突然被人问起你都有哪些原则?多数人会懵的,在昨天的时候我的脑子还是懵的,只是觉得自己有,但又说不上来,后来在纸上罗列出自己的行事原则。
发现这一切都基于自己的价值观。
原则是价值观的体现。
原则是选择的依据。
原则是价值观促成行动必不可少的一道桥梁。
他是一个人免于苦思冥想和纠结的良药,让人主动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让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己。
原则是找到自我
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做出这样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一项原则吗?那么这项原则又是出于怎样的价值观?直面自己,诚实的告诉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外界对自己的期望。
你不去偷一样东西是因为怕受到惩罚,还是出于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就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够给自己定制合理的目标(注意是自己的目标),不是别人的期望,也不是别人所追求的价值观,而是你自己真正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和别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完全是由你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定制了合理的目标,那么遇到问题和选择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有了行事原则。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而有原则的放弃则不会让你感到后悔,没有了这些这些多余的情绪,你的生活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原则更是你理解现实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
打个比方,你想要找一个合伙人,最起码双方价值观要基本一致吧!这时候你就需要从他的行为来倒推:
观察言行举止→分析选择依据→判断行事原则→得出价值体系。
从客观现实到主观价值,你看世界会更精准。
原则是元认知的筹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情,自己不应该做,应该拒绝,可就是偏偏要做,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愿意去做,元认知能力审视下来也很清楚,整个过程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可就是在当时下不了决心去做、去拒绝。
反正我是有这样的经历的,我们都知道元认知能力能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合理,但合理又怎样?不合理又怎样呢?反正我都懒得去做。
把自己的大脑比作一个小孩,元认知能力比做这个小孩子的妈妈,妈妈教导这个小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指出他的错误,可是要是这个小孩子不听妈妈的话怎么办?所以这个妈妈手里一定要有筹码,就是如法律一样的个人原则,不遵循原则就要受到处罚。
继续说偷东西,如果你的原则是绝对不偷东西,那么有一天你迫于无奈选择了偷东西,你的内心是否会遭受折磨?再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原则,那么你偷了东西就不会遭受到内心的折磨,甚至会感到很愉快,记得有个外国罪犯曾经在招供到时候就说,
我不是因为缺东西才偷东西,而是因为偷东西很有快感。
所以有原则支撑的元认知审视能力才能帮助一个人知行合一。
原则和价值观
在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有老师让我们写20年后的自己,其实就是在大谈梦想,但是那时候我们大家普遍都没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而且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在自己周遭所见到的人和事肯定都不是自己的梦想,有些同学喜欢看电视,从电视上他们能够得知一些新名词。比如航天员、轮船、慈善家、摩天大楼……所以大家谈的20年后的自己大多数都是围绕这些产生的。
但是没有人一个人能说出这些名词背后的逻辑和自己对这些名词的理解,只是不明觉厉,所以觉得自己要有这样的梦想。
直到走出学校来到社会,我都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是觉得要逃出父母的手掌,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花自己赚的钱,这样就很好。那时候没有自己的观点,谁说的有道理就信谁,大家觉得谁不好就讨厌谁。更别说有自己的行事原则了。
但是改变从姑父给我的第一本书开始(尽管我讨厌他),那本书是讲曾国藩的。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的一生竟然可以这样过!他一生所信奉的东西是学习。我从他的价值观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喜爱。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能和学习挂上钩的我都喜欢,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基本价值观
——通过学习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接着我被现实反复打击洗礼,自己的原则也被反复考验,最终我有了自己结实的价值观和经得住考验的原则。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我们所遇见的规则、制度、法律等一些人的行事原则,都是有一个价值在后面支撑,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规则来推出这个规则背后价值。沟通也一样,你可能见过一些极端固执的人、很难说服的人,你不妨顺着他的原则往上找,一定可以找到足以解释他行为的原因。
就这么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谢你读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