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经忘记了当初怎么选的这本书,反正已经在备读的计划中,那就拿起来读了。
果然,能够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对自己的时间、精力都是有所取舍的。比如作者:把工作压缩到短时间内,投入巨大的精力,竭力精简生活中浮浅的内容,确保充分利用由此节约的时间,每天3-4个小时,每周5天没有任何干扰、精心安排的专注工作。
折射到现实中,如果为了应付某些事情,个人时间将被撕碎,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让个人深度思考,每日只是疲于应付,没有深度工作便没有深度思考,日积月累,看似每天过的也很辛苦,最终终究做不出创造性的工作,一事无成。
对“浮浅工作或者任务”有了明确定义: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心价值,且容易复制。
想想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哪些工作时浮浅任务:刷手机、回复信息、插句话聊天、临时开个会、随手刷个视频......只会多,不会少。在极度浮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看到这句话,还是挺害怕的,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深度工作时有意义的,也有准则:1、工作要深入,避免主动转移注意力;2、拥抱无聊,不论怎么计划网络时段,都要保证在这些时段彻底屏蔽网络。3、远离社交媒体,采用关键少数法则,不要用网络来消遣;4、摒弃浮浅,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作者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辩论,致力于深度工作并不涉及道德立场,也不是一种哲学论断,而只是从使用角度认可专注的能力可以完成有价值的事情。
作为我个人,在工作中,如果无法专注,做事的效率肯定很慢,还容易频繁出错,影响自己的情绪。而如果能连续几个小时深度工作,体力上并没有觉得累,相反,做完工作后自己会觉得很开心,对自己很满意。心理会默默地告诉自己:哇,我又完成了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