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听到一个故事,差点惊掉下巴。我很熟悉的一家人,儿子晚婚,媳妇乖,娘家人老实。订婚时,公公婆婆在酒桌上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没事就来我们家。
刚结过婚,娘家父母不习惯女儿出嫁,大概也不放心女儿,天天到婆婆家吃饭。
补充一下:刚结婚时,新房装修时间短,儿子和媳妇都住在公婆家。娘家爹妈也在西安,去婆婆家帮忙做饭,等女儿下班一起吃饭,然后回自己的家。
时间长了,公公婆婆各种嫌弃。但是女儿怀孕了,娘家父母想陪娃,给娃做饭。还是来。公婆就当面吐槽。媳妇被父母教育的传统,认为结婚了,无事就不能长回娘家住。
坚持到生了娃,然后轮流照娃。商量好轮上谁家谁家来,不准互相干扰。
娘家妈照娃时,爹妈都不回家,白天黑夜守。婆婆照娃时,公公不来,说是不方便。婆婆照到下午儿子下班时间就走了。
娘家爹妈照娃,做饭女婿各种嫌弃,嫌慢嫌饭菜不可口。女婿长的帅,是公务员,娘家人一直高看,有意见也不说。
女婿也是传统观念,男人不做家务不进厨房。男人家乡的情况我比较熟悉,男人虽然不会干家务,但是普遍说的好。
女婿嫌媳妇拖的地不干净,嫌不会跟人交往,嫌岳父母是工人,不会教育孩子。媳妇就不说话,能干多少干多少。
娃过生日时,双方亲戚坐了一大桌。第一道程序,媳妇发表感言。媳妇拿着稿子,刚一开口,眼泪哗就下来,哭的说不成话。
场面很尴尬,公公婆婆不说话,眼光里透出了不屑和不解:受了多大的委屈么?娘家爸默默抽烟,娘家妈鼓励女儿,哭吧哭吧,哭完了再念。结果就没念成。
接下来的环节就精减了。女婿名校毕业,单位的笔杆子,准备的稿稿没念成。你能想象来,家和万事兴演的很没意思。
亲戚六人给娃发了红包,说了祝福的话,有一搭没一搭地吃,很快散了。
朋友说真人真事,让人费解,没媳妇的时候,想媳妇。托人介绍对象,说的天花乱坠。有了媳妇不珍惜,家里不讲感情讲规矩。
因为是很熟悉的人,我参加了她家的婚宴,听到婆家人的致辞。女婿写的情诗感动得我差点掉眼泪。婆婆说起媳妇,各种夸:乖巧懂事勤快…说起轮自己照娃,洗衣做饭抱娃各种累。我很羡慕人家,母慈子孝一片祥和。
听了这个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人啊人,究竟有几幅面孔?这是第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