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翻到了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一个人默默地打开书页,不由得也一个人默默地思索上了孤独的含义。孤 ,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独(獨) 单一,只有一个,指老而无子的人。这是字典的解释。
在我看来,孤独,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独行,或者说并不只是一个人的独处,它应该是心灵上的独守,灵魂中的沉静。
从小,我就不爱受家里大人的管束,一直梦想着自己能独立的那一天。梦想着拥有一间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小房子,能够自己想怎么布置怎么布置,想怎么作乱怎么作乱,梦想着拥有无人管束的自由。那是意味着身边再也没有那么多来来去去都是沾亲带故的人,意味着耳边再也不用无时无刻听到烦人的唠叨,看到他们不满意的脸。于是,在那炎热的仲夏之际,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家乡南北相对的地方。等待到了开学之际就独自远去。
也许是我思想的狭隘,也许是我的单纯无知,我仅仅只是想到了离家里人远一点再远一点。在身边没有那么多的熟悉面孔后,就能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开始,享受一个人的自由,一个人的欢愉。可是,我貌似还忘记了,这仅仅只是身体上远离,经济上的需要还是将我们牵连在一起。我终于意识到了,孤独,必须先成就独立,独立就得成长。
开学之后,踏上全新的路程,即使路途遥远,心里也不觉得疲惫。就这样,我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的同学。
一段时间后,不知怎么回事,班上的同学各自三三两两的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各自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团体的形成意味着各自的兴趣爱好相同,性格相同?不,并不完全是。也许某一部分是的,但还有一些人完全是为了不独自一个人而已。她们不愿意一个人,她们害怕做事没有人陪着,害怕路上一个人的身影,她们害怕孤独。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明明是能够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事,自己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做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拉上另一个人,这也许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我觉得,这也许是内心的恐惧的使然。这种恐惧造成了这种习惯。这种恐惧来自孤独,害怕孤独的她们还学不会独立,学不会成长。
这段时间放双节假,我们有十一天的假期可以胡闹玩耍,学校里的同学几乎都陆陆续续的回了家,还剩下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离家比较远的同学没有回去,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还有同学发消息来问我过得怎么样,我也就是笑着回她说:“就这样呗,一个人又不是不能过,以前不也这样过的嘛。”
我并不觉得一个人过跟一群人一起过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不过是一边热闹一边冷清罢了。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而且,谁又能知道热闹的他们心中是否冷清,而我清楚的知道冷清的我心中自得一份安宁。
前两天,留下来的几个同学叫我出去一起吃饭,本意是不太想出去的,转念间想到出去走走顺便吃个饭也行就跟着一起去了。途径一些饭店门口,她们问我想吃什么,我就说了一个某某饭店,她们说去另一个某某饭店,在原地僵持了一会儿,她们其中有人开玩笑的说你请我们吃我们就去,不然就去她们说的哪一个。我也是乐了,笑着回答:我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吃啊,又不是不能吃……她们都无奈的笑开了。最后我陪她们吃了她们的,她们陪我吃了我吃的…………
是不是很无奈,吃个饭而已,其实没必要搞得这么麻烦,大不了各自分开去吃就好了。一个人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孤独,那只是意味着独立,意味着成长。平时跟她们相处过程中,交谈过程中发现她们都是被父母紧紧守护在羽翼之下的雏鸟,也许她们也想过要起飞,可是,她们现在还飞不起来。她们还是习惯于有人陪伴着做事,还没学会孤独相处。
孤独,有时也代表着自由。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有那么多需要迁就的人或事。虽然我们每个人并不能真正享受完全的孤独,但至少可以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安静的独处一会儿,那是身体的放松,心灵的静谧,灵魂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