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领导安排了一项工作,不到最后一刻,你是不会去做的,还美其名约“等我想好了再做。”
但你会发现,直到最后一刻该交了,你还是没有想好,只得囫囵吞枣匆匆完成,还感觉效率蛮高似的。
以为自己是在“认真”准备,其实,不过是掩盖你“拖延症”的借口罢了。
学会“封顶思维”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在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下属的一家商厦从事美术设计。商厦开张不久,每天都有大量的设计工作。
美工室的几位美工,忙得整天加班,但设计稿还是经常不能按时提交。
最后,领导发话了,说:“设计要学会封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设计时,不要追究多么完美。只要你认为,这是你当下最好的设计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学会“封顶”,设计就永远没完没了。
每天15分钟,三五百字
有些人想得多,做得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把要做的事“神圣化”了。
比如,有位网友,非常喜欢写作,但却迟迟动不了笔。
她自述说:“每次想要写点什么东西总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且很当回事。时间、心情、氛围、硬件、软件、灯光 哪哪都得准备好才行,心里是向往、敬仰、敬畏,可往往这些外在的所谓“仪式感”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反而不知道怎么下笔了,甚是尴尬!”
这位网友把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想复杂了,也搞复杂了,以为能写出一篇鸿篇巨制来。
其实,只要你放下心态,就当是写一篇片言之语的随笔,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有位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千天日更”计划的网友,每天睡觉前,只写15分钟,三五百字的随笔或感悟,如今,已经坚持了600多天了。
之前,她曾和几位网友把日更中的生活感悟集结成书,书名叫《提升你的幸福力》受到市场热捧。从而实现了,把爱好,转化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做事之前,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规划。比如日更,每天15分钟,三五百字。这个难度真的不大,日积月累,说不定你也可以出一本具有社会价值的图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