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目标,钓鱼是方法,一条鱼可能解决人的一次饥饿,但却不能解决人长时间的温饱,要想永远有鱼吃,必须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往往指的是直接给予人们需要的物质帮助,例如提供食物、金钱或其他资源等。这种方式可能会满足受助人短期的需求,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无法让人们真正摆脱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还会出现你授人以鱼,反而可能会带来恶意
罗素有句话,免费帮助别人,就是在慢慢的培养仇人,等价交换,才是社会交际的长久之道。虽然听起来很扎心,但现实却往往证明其正确性。
2002年,娱乐圈一位新人女演员对农村孩子小清动了恻隐之心,此后她便开始了每月对他的固定资助。在她的鼓励资助下,小清成功考入上海某大学。
4年的资助,终于让这个贫苦出身的孩子走出了山沟,这本应该是合家欢般圆满的剧情,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小清到了上海后,大城市的繁华不仅迷幻了他的双眼,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次次伸手要钱后,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反咬一口,在网上“控诉”女演员太抠,假资助,差点毁掉她的演艺事业。而最终小清自己则被人称为“白眼狼”,生活当中屡屡碰壁,只能在一个小地方,拿着微薄的薪水。看起来小清确实不太懂得感恩,女演员确实也好心没好报,究其根本,或许就在于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也让受助人习惯了这种被施舍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将自力更生的念头抛诸脑后,从而演绎出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授人以渔"更加可持续,也更加有益人的进步
当人们拥有掌握技能和知识的能力时,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应对挑战和机遇。他们能够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也是如此,老师每天都在教学生各种知识和学习方法,应该说每天都很充实、丰富,但是最后结果却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好而有些效果却并不好呢?
除了学习态度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只是学到了知识而已,而另外一些人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比如,有经验的领导在单位带着同事写稿子,从来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马上动笔,写到哪里算哪里,而是先列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步抽丝剥茧,环环相扣,最终形成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的好文章,这就是“授人以渔”。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能遇到这样的领导,是很幸运的,进步也一定会很快的。
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
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掌握一些技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是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