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52: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学习,让你对自己的大脑有哪些更多的理解?生活中你觉得有哪些体会?
“放松点!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第一次听说“太勤奋是种病”。作者在这一段的开场白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在我的潜意识里,除非这个人绝对聪明智慧,不然肯定是靠勤奋与努力换来的。我知道资历平平的我必须比别人花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所以一直以来在学习的路上不敢偷懒,难道一直以来我都错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下去,才猛然间发现作者其实是在讨论大脑中的两种思维网络模式,也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高度集中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这两种状态其实是在交互作用,就像你行驶在夜间的马路上打开了车灯,发散模式如同远光灯,带你看清远方是否安全,辨清道路的方向是否正确,而专注就像你的近光灯,你可以全神贯注穿透车身周边的一切。两者根据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引导你向前走。
回到生活中来,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曾经的同桌。我们每次写作文,她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直到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秘诀。她说因为她在吃饭时已经在大脑里构思好如何下笔。吃饭不是要专心吗?为何还可以同时思考作文?我一度非常的佩服她。现在想来,面对几乎所有人都很头疼的作文时,她并没有在原地寻找钥匙,而是把这个任务变成了潜意识放在了大脑这个舞台的后花园,虽然前方的舞台正在就着美味佳肴,可是后花园的任务并没有因此停滞休息,而是在新的任务中寻找关联,无形中增加了“开锁”的几率。当重新回这个任务场景时,在他人看来,这解锁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顺手拈来而已。
又如初学开车的我,坐在驾驶座位上,全神贯注地盯着道路的前方,时不时的观察着两边后视镜的状况,时刻关注自己踩下的是油门还是刹车。身旁的人甚至不能与我说话,唯恐因此扰乱了我的注意力。如果说两种模式之和为100%的话,那我的专注模式一定是到了95%,当时的场景在老司机看来几乎是可笑的数字。后来随着开车的次数一点点多起来,经验值帮助我解除了很多压力,虽说开车依旧需要专注,但是我已经可以随意聊天,可以发个小呆走错路都没有关系,所有开车所需要的动作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我的专注力已经下降到70%甚至更低。虽然如果有堵车,路面状况不太好或是车上坐着老人孩子时,我还是会回到接近100%的模式。
得到里的#博物学#这两天正好讲到阿尔塔米拉洞穴里发现壁画的故事。主人公桑图奥拉知道这个洞穴里可能有珍贵的文物,然而他始终没有找到,直到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女儿玛利亚一起进入了洞穴,一直低头寻找的他依旧一无所获,而他的女儿却因为低头寻找太无聊,于是东看看西看看,不经意间在头顶发现了秘密,也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洞穴壁画。如果说桑图奥拉用的就是专注模式的话,他的女儿用的正是发散模式。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你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直到你锁定了一个新的对象希望自己集中火力进攻,那时你就是重新打开了专注模式的开关。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例子是关于学习的,而事实是这两种思维模式躲藏在你身边的所有角落,一种模式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另一种。两种模式可以择一而用,有时也可以组合使用。当你面临难题无法解惑时,先不要着急寻找钥匙,而是换种思路,换个环境,切换到发散模式让自己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走开,难题君!让我先眯一会!还有很多日课没有补,我要大脑开启发散模式为我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