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场景?
场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
最近在读《场景革命》一书,深感自身的认知,就是在与其他的认知不停碰撞的过程中,破碎、重构、迭代,形成新的认知体系。
共享经济的新思考
我之前曾写过《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我坚定的相信,共享单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租赁经济。因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社会上多余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将所有权暂时转移,将剩余潜在价值转换为真实利润。而我们看到ofo、摩拜等共享单车是拿出一部分社会资源,用租赁的方式获取利润。闲置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相反耗费了更多的社会资源。
那么既然同样是租赁经济,共享单车与过去的租赁形式区别在哪里?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从固定的租赁地点,变成了任意的租赁地点。即可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任意地点随时进行交易。二维码一扫,交易便完成了。
而通过阅读《场景革命》,认知的变革,我进一步认识到这中间其实构成了一个新的场景。正是这个新场景的构成,从本质上引发了“单车革命”。微信、支付宝快捷支付手段使租赁形式产生彻底性的变革,交易地点随意、交易流程简单、交易时间10s。因此交易成本被大幅度降低。
再进一步思考,交易成本不是唯一因素。我们看到在其他国家共享单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1965年就有共享单车的雏形。是什么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是使用频率,是人口基数。我国的人口红利在交易足够便利的情况下,极大的促进了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用户数量。在2017年的上半年,共享单车用户过1亿。美国的人口总数才3亿多,这放在美国就是1/3的美国人都在骑共享单车了。这和我国发达的高铁很像,基于庞大的人口,高铁的价值才得到体现。
可以说我国独有的庞大人口基数+便捷的支付手段+随时定位的技术的结合,产生了新的链接方式,产生了新的场景。
场景的作用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到你的场景,就能找到你的人群。找到你的拥护者,就能够建设你的社群。拥有自己的社群主张,就能形成属于自己亚文化的可能。有初创的亚文化,就有互联网的内容能力。有互联网的内容能力,就有引爆的机会和资格。因为引爆的可能就意味着流量的获取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所及。
细细思量这不就是“罗辑思维”、《得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007不写就出局”活动的成功方式吗!
覃老大曾说他建立007的初衷仅仅是想找几个人一起写作,找着找着人变多了。认可他的理念的人渐渐聚集了过来。形成了今天007最初的社群形态,随着聚集的人数不断增加,007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亚文化。即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的写作理念。写下的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简书发表。
覃老大现在的目标是1w人,1w人,7天1篇,写7年,就是365w篇文章。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一旦有一个引爆点,便能将007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而7年时间的坚持,就像罗胖持续20年的演讲,007将被人们记住,并加入进来。
因为007的成功,不同的条件与007链接又产生新的场景,引申出“千车万人横穿大美新疆”、“不跑就滚蛋”等场景。这些场景的受众首先来源于007。就好像007的战友大多来自于《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因为这群人是最容易接受007理念的一群人。
以上,便是最近读书后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