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辽阔的时光》全书由二十九篇散文构成,篇幅超二百页,可见多数文章篇幅较长。但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味,绝无让人匆匆掠过的念头。阅读时,就如同进食一般,若速度太快,不仅难以消化,还会错过食物的美妙滋味,失去品尝的乐趣。
在这二十多篇文章中,篇篇都是耐人寻味的佳作。作者精心挑选开篇之作,足见其用心良苦,虽未直白表露,却也在无形中透露出对这篇文章的偏爱。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的开篇,文字优美得如同咏叹调,瞬间在我脑海中奏响蒙古长调的悠扬旋律。“我马背上长大的孙子,啊,你这草原上人人夸赞的牧马人啊,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些事?”“月光跳进了老祖母的眼睛,把往事照亮。”这如歌的语句,舒缓绵长,将老祖母对孙子的怜爱之情,以诗歌般的笔触娓娓道来 。
文章第四段,老祖母将“我”托付给三位长辈时的话语,格外触动人心:“我把这个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交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这些质朴的话语,承载着老祖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一声声“没有阿爸的孩子……”,如同一把把柔软的小刀,轻轻划开我心底的情感防线,伤感如泉水般缓缓涌出,泪水也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套马的本领”“养牛的手艺”“当一个勇敢的男人”,这些不仅是老祖母对孙子的期盼,更是草原人世代相传、安身立命所必备的能力与品格。
紧接着,文中描绘了老祖母让“我”学着抱牛犊给母牛“撞奶”的场景,展现了“我”这个从小热爱劳动的孩子,与小牛小羊一同成长的画面。老祖母的爱,广博而深沉,不仅倾注在孙子身上,草原上的所有牛羊,乃至每一棵青草,都能沐浴在她温暖的爱意之中。
奶奶把羊群交给“我”时,总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叮嘱:“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几只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了,你就远远地看着它,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在老祖母的悉心教导下,“我”学会了第一次给小羊羔接生。在老祖母眼中,牛和羊并非普通的牲畜,它们的生命与人类一样珍贵,人类应当给予它们更多的帮助。她曾耐心地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牛羊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
老祖母不仅心怀慈悲,将所养的牛羊视如家人,甚至对具有杀伤力的大灰狼,也怀有善待之心。当“我”想要袭击一只大灰狼时,老祖母会加以阻止,并说出她的一番道理:“它掏你的马群了吗?它叼你的羊羔了吗?它向你发出凶狠的吼叫了吗?它阻挡你赛马的道路了吗?”她还说:“你的眼睛是明亮的镜子,夜里能看见云里的星星,白天能抓住马鬃上的风,你告诉我这只狼不是来祸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难处了。”事实证明,万物皆有灵性。那只狼确实是为了守护刚刚出生的几只狼崽,才与人类为邻。幸而它遇到的是善良的老祖母!老祖母甚至模仿狼叫,替那只母狼呼唤它的同伴,帮助将几只狼崽子接回它们的家。
老祖母堪称“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她教导“我”从一草一木中认识草原,学习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掌握在草原生存的必备技能,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明白强与弱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以及强者也需懂得示弱的道理,因为弱者并非总是弱小无助……
老祖母以她充满爱的言语和行动,教会“我”认识草原,同时,也将草原的一切托付给了“我”。这一传承,不仅是生存技能、美好品德与家族精神的延续,更是草原文化与传统的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