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提出了丰富、深刻、全面的现实主义理论。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这些理论观点,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迅正是用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式,武装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让他们为着救中国与黑暗之中的目标而奋斗。
以批判现实主义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批判现实是对旧社会制度变革方向的一种指引,鲁迅的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批判而达到一种高度,而这种高度是鲁迅小说美的一种体现。无论是读《呐喊》,还是读《彷徨》,抑或是读《故事新编》,每一次看过之后,心里总会多出一丝一毫的敬佩。在那样黑暗的社会,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的时候,鲁迅仍能以犀利的笔触将现实社会批判的淋漓尽致,而这犀利的笔触里也不仅蕴含着现实,也体现着一种美。有人评价鲁迅的小说“在骂人中也不忘言语妥当,在批评中也不忘文学幽默。”鲁迅就是这样,以他的文学之美构筑了一道抵抗黑暗现实的长城;以他的现实之美书写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华丽篇章。看过《狂人日记》之后,有些人或许认为,一篇小说写得如此荒唐可笑,怎么能算是文学史上的名家之作呢?不过我们要看到,鲁迅的小说虽然看上去有些荒唐,但是就其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揭露,以及对下层人民不敢反抗的愤恨而言,它显得就不是那么荒唐了,一种别样的文学表达方式,正是这样一种文学表达方式,让鲁迅成为了近代史上最出色的批判旧社会的作家,也无愧与“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样的称号。
以虚构喻现实是鲁迅小说中的常用手法,以虚构讽刺现实更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而虚构同样来源于现实。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沦落于社会的底层的落魄的读书人形象,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穷书生被万恶的封建社会深深压制,直至双腿被打断,按着蒲包去喝酒,在这个没有同情心的黑暗社会中这样的人注定无法生存,于是,孔乙己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有缘的吞噬掉了。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是着眼于怎样才能将历史的现实一面呈现给读者,并且藉此来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这种不满深深的融入了社会,构成了一种以文学为基础、以笔墨为武器、以批判为手段、以挽救社会为目的的批判现实主义,这种不是单纯在描写方面的有多么漂亮,也不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多么的委婉,而是通过对旧社会的批判以一种不一样的写法实现对下层群众的呐喊。
以批判现实主义呼唤中国民众觉醒。
孩童时代的纯真是一个旧社会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旧中国来说,孩子的天真永远是鲁迅现实文学的一个表达方面。无论是在《明天》、《长明灯》还是在《肥皂》、《社戏》总是少不了孩子的身影,有人说鲁迅在批判现实的时候仍有小孩子似的习性,但事实上,更多的是展现旧社会对孩子的摧残,当然,《社戏》除外,因为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真正对童年怀有留恋的小说,或许这也可以称得上是鲁迅的另外一种现实主义。不仅仅是在《呐喊》,在《彷徨》中我们也能看到孩子的身影,譬如《幸福的家庭》,鲁迅通过对一家三口生活侧面的描写,以及孩子在这个家庭中的种种表现,展示出了社会生活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鲁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唤醒民众对黑暗社会的愤恨以及对社会中处于压迫的老百姓同情。这就是鲁迅文章中特有的现实主义,鲁迅以这种主义来批判社会,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鲁迅说:“青年一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年一代最终必将取代老一代。”这是鲁迅继承了达尔文《进化论》之后产生的新的认识,他认为社会中的变革力量来自于青年一代,所以鲁迅在小说中倾注了大量的对孩子的期待,正因为如此,形成了鲁迅小说特色,无论是《呐喊》还是《彷徨》,尽管二者创作间隙是鲁迅思想上的一个转型期,但对孩子的期望始终贯穿于整个创作始终,看看第一篇《狂人日记》中的:“救救孩子!”与最后一篇《伤逝》里孩子的表情都可以看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现实,而这种批判现实主义在更多的体现在孩子身上。
以批判现实主义控诉社会发展怪像。
如果《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前期针对封建的有力批判,那么《故事新编》就是鲁迅晚年对麻木人民思想的解放,这正是鲁迅现实美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个人认为鲁迅在《故事新编》的诸篇文章里,《铸剑》写的最有现实味道,从故事情节上讲,《铸剑》以眉尺剑的复仇经历为主线,一黑衣人的行为为故事主线的支线,以王和眉尺剑的纠葛与矛盾发展为中心,刻画出一个充满奇幻与侠义的小说情节。鲁迅不仅在王身边的旁系人物的行为上为文章主题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也着重在黑衣人与眉尺剑两人在不相识的情况下,一起反对专制的王,反映了专制制度在反抗封建压迫中必将灭亡的现实。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这样一篇看起来并不现实的文章来表现一种超现实的思想,让读者看后能将自身融入其中,并将隐讳的思想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鲁迅文学作品中一种突出的批判现实主义。
尽管说,神话故事的套用是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来源的一大不足,不过引用神话故事是鲁迅晚年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自己思想的以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纵观《故事新编》全集,无论是《补天》,还是《奔月》,亦或是《采薇》,没有一篇不是一老百姓口熟能详的传统故事,鲁迅正是以这些故事为蓝本,以一个更新的角度对原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使其在思想上渗入自己的思想要素,让读者在能接受故事的同时,不但让他们看到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性,更让他们看到了作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批判思想,以一种批判现实美来感化麻木的中国民众。《奔月》中,奔月以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嫦娥最后服药飞向月宫,将后羿抛在家中的结果为结局,构造了后羿这位英雄的柔情一面。小说的中心在于对嫦娥邻居逢蒙奸诈狡猾拆散幸福美满家庭的批判,展现恶势力的猖獗王道,以一种冷幽默的方式提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映射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对社会实施破坏的人,鲁迅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以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来阐述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对有志青年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实现社会的制度变革的推动。
在鲁迅的小说中,我们时时刻刻可以看到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存在,这不仅仅是体现在鲁迅的文字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上。鲁迅小说是鲁迅文学作品中最具批判性的作品,有些文章的批判性甚至要甚于他的杂文集《且介亭文集》、《华盖集》和《坟》中的一些文章,虽然鲁迅的文章并不以他的文学性著称于世,但在批判现实这一方面来说,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了。
虽然近些年总有一种质疑鲁迅的文章,甚至中小学的教材课本都选择了放弃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课文,但是这也正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时代在发展进步,社会背景也在不断变化,或许鲁迅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已经不再适合于这个社会,但是,他的思想仍是这个社会的一个警醒,告诉我们居安而不能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