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会有怀疑,人真的需要跟自己死磕吗?什么时候死磕是有意义的,什么时候就是应该让它随风而逝呢?有标准吗?
概念图是一个去年就接触过的方法,并且也参加了一个训练营,里面专门讲了这个总结和扩展知识的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只是知道它。因为那个训练营只提供课程,虽然有作业,但是完全是自愿的。如果不主动去问,也没有人会管你是否有问题,是否需要帮助。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个训练营,一共7节课程,已经半年多了,还是没有听完。所以,了解到这个方法,但也一直没有去认真学习,更没有去尝试使用。
为什么又回到了最初出发的地方了呢?因为重新参加了一个训练营,这又是介绍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参加的是有人监督,需要打卡,这个概念图是作业内容之一。于是,昨天晚上认真听课,今天仔细研究如何使用,然后完成了作业打卡。
这样事情带给我的思考有两点:
一、为什么明知道有用的知识,没有外力的监督,就没有动力去学习和使用呢?
从自身来说,首先是因为改变固有习惯,是需要比较强大的动力的。除非是真正有眼前的确定的需要,否则就会很容易放弃。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以前的方法,虽然效果不好,但是是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方法,至少在开始行动的时候,阻力是最小的。效果就算不好,也总还是会有效果的。如果不到迫不得已,改变并不是必须的。
而任何新的方法,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理解;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有外部监督,涉及到金钱奖励,个人感觉效果最好。一般来说,自己从来都一定会完成。有外部监督,不涉及金钱奖励,是否会坚持,比较随机。结果跟很多因素有关:时间多少,情绪好坏,环境影响。比如说,比较郁闷的时候,会一口气报好几个班,最后的结果一般总会有一个放弃的。不知道是在跟自己较劲,还是脑子有问题。
因此,对于这一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囤课,无论多好的课,上完一个之前,绝不报下一个。而且可以再加一条,如果上一个没有完成作业,就不参加下一个。
二、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应该如何去对待?不要让同一个错误,发生两次。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我们真的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学习到所有的内容。但是,如果同一个知识点,一再出现在面前,就只能说明,这个是需要、必须掌握的。非常简单的结果,一旦掌握了,它就再也不会出现,也再也不会成为问题,同时,它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窗口。
比如说概念图,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在做知识卡片的时候,按概念为单位,一个卡片说明一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是可以随着自己看的不同内容,随时进行增减,让概念也能与时俱进。但是,这并不是终点。我们学习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而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把概念与知识结合起来,用不同的概念去解释一个知识点,就能把几个不同的、零散的概念,整合起来。不仅帮助更好的理解概念,更重要的,这个知识点,可能是用解决生活中的某一个实际问题的。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对概念的理解,又会更深入一步。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