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09日 阅读打卡第21天
阅读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阅读页码:97—201页
阅读摘录:
1.“你肯定不喜欢,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2.就像是画家调色板上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每一个‘自然型儿童’都具备基本情感。但随后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我们会将三原色的色调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同时也借此保护我们个体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学会处理愤怒,包括父母的愤怒,还有我们自己的。
3.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4.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
5.“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而且安静得很反常。蛤蟆,在我看来,‘适应型儿童’的所有行为里,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道理。
6.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7.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8.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9.他想起苍鹭所谓的“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别人”。一个人能同自己共谋来谴责自己吗?而且不自知,连潜意识也没能察觉到?
10.我们称它为‘成人状态’。加上它,就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
11.成人自我状态[插图]’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12.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13.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