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到底还要不要送孩子去全托班的事情(具体的情况,前天的文章有写过),和几个朋友展开了争论,主要的论点如下:
1、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应该强势地让对方知道错了,并努力让对方改正。如果连尝试都没有去做,那不是也有助纣为虐的感觉吗?
2、孩子应该适应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
3、看孩子喜欢怎么样的选择,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来选择。
而我现在选择的做法依旧是放弃去全托班,也没有尝试去要回费用,非不能,而不愿也。现在我正好处于休整阶段,所以我天天带着孩子。毕竟,离小孩子开学也就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当然,我还是会要求孩子读书,学英语,练舞蹈,画画。不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原因,除了是我现在有时间以外,重点的是,我不想让孩子过早的适应环境。朋友说我太过于溺爱孩子,太作,我真的是不认同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接触环境的机会难道还不多吗?电影、电视剧,各类真人秀,现在是互联网的社会,四五岁幼儿园的小男孩都能跟我谈他交过的几个女朋友了。
小时候把孩子保护的太好,我们会不会其实做错了?但实际上,就眼下的这种社会,保护的不好,就真的容易出问题。
比如最简单的接受孩子,学校规定是四年级(含)以下的小朋友上学放学是必须在家长的带领下出门。上学期,女儿的学校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就是在独自去上学的途中被一泥头车撞倒后身亡。
的确,被泥头车撞真的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这个统计学是在全深圳或是全国的数据库得出来的一个百分比的数字。但对于被撞的这个小朋友的家人来说这就是个100%的不存在概率学的事件。
很多老人都会说,没关系,这才多远啊,你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上学放学几十分钟都是自己走路去的,能有什么事情。
的确,小时候的我们都是自己走路去学校,但那只是我们的小时候,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车,没有那么多的人贩子,没有那么多的马路意外。
现在连扶起倒地的大爷大妈,都会被表扬勇敢;现在的社会,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对于孩子,不保护真的可以吗?
女儿长到8岁,只有少数的几次一个人独自去小区楼下的商店去买东西,全程我还都和她进行着语音沟通。很羡慕那些很小就勇敢放手,让孩子到处乱跑的家长。但是我是怎么都不敢的。
今天又看了一遍《虎妈猫爸》,其实里面的孩子把面临的压力基本就是00后孩子的常态,上幼儿园都需要面试,现在一些好的幼儿园还需要面试家长。因为家长优秀,孩子优秀的概率就大很多。但近年来,儿童抑郁症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都说不要让孩子倒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从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而这偏偏却是最无法选择的。
看了《爸爸去哪儿》都说黄多多厉害,英语口语特别好,小小年纪已经自己翻译了几本书了。而这并不是因为黄磊管她管的有多严,而是黄多多的起跑线本身就比别人超前了一大截。她读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就够普通的中产家庭几年的工资,而且还得不吃不喝全部存着。
有钱就有权,有钱有权就会有对应的人脉,朋友圈子广,资源就多;资源多,机会就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说: ‘有钱的人会更有钱,没钱的人会越没钱 ‘的道理吧。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其实没有那么难,适合自己当下的环境的,就是最好的。
现在的我没有钱,但是我有爱,所以在家里陪着孩子看书,写作业,玩平板;累了,就陪她下去逛逛。简单点。有时教育也没有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