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大家讨论一些话题,有时候关于时政,很多时候则是关于一些公众人物的生活。长大了,更明白:看了那么多别人的人生,你还是你自己。刷再多的微博,也刷不出另一个你。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你的生活是你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们只是刚好生活在同一个空间维度罢了,可不代表“再多,就成为你自己的。”
1. 超多大道理
不喜欢讲空话,就像《后会无期》里苏米说的:“我听过许多道理,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相信现在的社会,不缺会说的,会讲大道理的,可要找到一个真正自己可以做的好的人还真是有些难。
或许是在这个社交媒介充斥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网上随便一句都是一个道理的post到处都是。我们或多或少都被影响,不知道你有没有发觉:我们越来越多地评价他人,越来越少地思考自我。
- 我有一个什么道理都知道的弟弟
我有一个比我小12岁的弟弟,正值初中叛逆时期。每次与弟弟聊天,他都可以讲出很多成年人才会说的话。有时候,甚至家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知道你后面要说什么。道理一个个比你还懂,比你还能说。后来我发现,这很多都是他在网络上学来的,但基本上他都没有真正深层次了解这些话的意思,更谈不上经历了。
可细想来,很多要长大才了解的道理,过早的看到却没有亲自经历的话,也是惘然,甚至会成为生命成长的损失。就像我弟弟一样,过早的知道太多大道理,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从而阻碍了自己在正确引导下而得的成长。
2. 幕后键盘侠
我们越来越不需要为自己所说的所做的负责。微博上随便一条热搜,偶尔看下面的评价,真是五花八门。暑假的时候,室友跟我说这样的人叫“键盘侠”,我觉得这还真是贴切,不过要再加上“幕后”两个字的话就更好了。因为,一切都在屏幕后面,看不到他的样貌表情,但他随意发表的言论却可以像一把利剑一样伤害他人。
- 将心比心的时候,就好多了。
如果你常看微博,就时不时发现某某公众人物,又关闭了评论功能。是啊,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的时候需要承受多少压力。远的不说,相信你自己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大多时候还是得P图吧,还是得考虑用词吧。
3. 语言的杀伤力
前几天看到微博里有人发布的一个测试研究,目的是检测语言的伤害力到底有多大。节目组找了三个不同职业的人来做这个实验,三个朋友都有很强的外表特征。在设定好的录影棚里,每位朋友需要面对观众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不包括职业,只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介绍完毕后,每个观众需要对他们一一进行印象描述,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信息传输完成。在看到评价前,三位朋友对自己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在看到观众评价的时候,他们都流泪了,甚至没有勇气继续站着台上。因为,在没有弄清楚状况的时候,观众就根据现有的不完整的信息,加上大部分自己的揣测进行了评论,有的甚至是严重的人生攻击。
- 不恰当的言语就像电线杆
语言不能杀死人,但不恰当的言语却可以是永远的存在。事情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甚至可以忘记当时的伤心难过,但当时的感受我想是一辈子不可能忘记的。描述起来就像是,你有一天在路上,走着走着,不小心撞到电线杆上,当时的疼痛可能你慢慢就忘记了,但电线杆会一直在那里。
生活中会继续充斥很多大道理,会有很多幕后键盘侠,也会有很多让你心碎的话。你可以选择继续看,你可以选择继续评价,你也可以选择继续放肆。无论你做什么,没有任何人会阻止你,只有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只有你清楚自己的人生是什么样。
你看再多,你说再多,你评价再多,别人的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你的。一篇篇的大道理,就算你说的多么流利,没有自己的经历也是皇帝的新衣;根本不了解状况,只知道在幕后敲击键盘,就算你写的如何让人揪心,没有真实的依据也是不痛不痒;并不认识他人,只凭借第一印象就肆意发表评论,就算你的评论如何让人眼前一亮,没有射中靶心也无关紧要。
因为,再多!也不是你自己的人生。
看到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静下心来,客观地思考自己的经历,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而不实一味地接受。就算接受,也要努力坚持,才能慢慢做到听过的道理,可以让自己人生变得更加充盈。
看到他人的帖子,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算发表也要基于客观事实。切不可让自己跟着风,说出让自己不能回收的话。因为那样除了会让当事人伤心难过之外,也会让你的尊严丧失,哪怕你只是躲在屏幕后面。
在还没有真正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急于加进自己的主观判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看到他人的样子也是自己的真实反射。给他人,也给自己留有空间。
因为,再多!也不是你自己的人生。
换个位置,如果你是当事人呢?这样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