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凝聚到每一处、每一方都能彰显智慧。对于今天的兵制来说,我们早已属于现代兵种体系,且军衔制度也多仿效西方军事体系进行设置,兵制为义务兵役制。兵制决定着军队的年龄结构、战斗信念以及战斗力,也因此在军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兵制起步早,且也有它的过人之处,以致于在夏商时期的征战,诸侯们就已经将军队这一概念贯彻下去。今天,让我们从现代社会回到冷兵器时代,看一下在夏商时期,人们用的是怎样的兵制?
夏商时期仍然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尚书.甘誓》记载了启和有扈的一场作战,其中记载启在作战前召集六事之人,规范军令。(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这其中体现了在夏朝,军队已经有主事之人,且军队有了最高统帅——夏王。《甘誓》的这篇檄文告诉我们,如果士兵们不服从命令,就会降为奴隶。由此我们可见,在夏朝时,军队至少是由平民构成,而不是奴隶。同时,据《甘誓》中所说,夏朝战车之上的士兵分左、右、御三种。当中一人为战车驾驶者,左边射箭,右边用戈。因此,夏朝时也有了士兵的兵种分化。
商朝时期继承了夏朝的兵制,军队主要也是由奴隶主和平民们组成。但较军队规模、军队种类都与夏朝时有了较大进步。从军队等级来说,在最高统帅商王和士兵之间,增设了高级军事领导,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从军队成员兵种分工来说,出现了“射”、“戍”等兵种,虽然兵种仍然主要以车兵为主,但是已经有了独立的步兵队伍;从军队训练来说,士卒平时要联系射、御之术,并以“猎”的形式进行演习;从征兵来说,商王根据展示需要进行征兵,征兵规模从一千人到一万人不等;从军队单位来说,“王作三师右中左”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极有可能是“师”,而“登百射”、“左右中人三百”、“王令三百射”等卜辞说明军队以100人为初级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
夏商时期的兵制属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制下的兵制制度。其中杂役由奴隶担任,士兵由平民担任,而统帅者和高级军官则由贵族担任。夏商时期的兵制还包含着很深厚的氏族社会特征,平时管理民事的贵族到了战争时候就自然成了统兵作战的将领。战争结束之后,大家各自回到自己领地,而相关的战车、兵器、甲胄则归入库中封存。在这一时期,政治和军事几乎是一体的。而对于士兵来说,无论是阵斩多少,都很难成为高级军官。因为军队的等级,完全是依靠身份阶层来划分,贵族就是天生的军官和统帅,而平民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小兵。而像《封神榜》中,姜子牙成为诸侯王姬昌的军队统帅,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