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算是把这本书完整看完了,收益最大的是两点。
第一点是强大的反思复盘能力。过去的六年里除了每年阅读不少于100本书,每天早上还有两个小时的反思晨修习惯。对照下发现自己反思这块远远没有开始展开,更别说还坚持两个小时,更别说坚持六年。人和人比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落后在哪里。可能自己之前偶尔也有反思的习惯,那是在好的环境里面。然而如果切换了不如意的环境,就放弃掉原来的反思,不成长了,因为没有意识到反思是一种多大强大的武器。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做到,第一每天可以将反思持续下去,时间可以慢慢从短到长,从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然后再逐步调整。第二就是加大自己读书的速度,如果没有读到这本书也许我还不知道反思有这个重要,需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接触更多新书新思想的可能,每本书学到一点知识,看的多了就学到更多的可以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书籍。这个过程中我需要给自己增大压力。一个月八本书应该不成问题。重要的书必须输出,有的可以不用输出,交替看,减轻大脑压力。算下俩一周要读两本书,也没什么问题,算上节假日什么的一年读100本书以上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第三就是复盘需要持续进行。不仅每日进行复盘,还要每周进行复盘(最近这段时间组里有要求,一直在做,仅限于学习方面,工作方面没周复盘)。每月进行复盘(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本月工作生活总结),每年进行复盘(还没有开展过),这样才能看得见以前做的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持续改进,产生福利效果。
第二点就是利用系统的思维解决现实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问题本身,而是着能用通用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也就是要考虑临界知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讲了自己的收获接着讲本书的框架,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掌握临界知识。第二部分是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是什么。第三部分是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第四部分是核心临界知识有哪些以及应用。
首先第一部分,临界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要学的是哪些能够改变我们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的知识,因为它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思维发生质的飞跃。因为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我们把时间花在提高技术效率上(感动自己),而不是认知效率上(感动用户(洞察,言之有物))。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而这有赖于我们养成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的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哪里提升技术效率。
成甲认为人一生要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跨学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和规律)
第二部分讲了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首先是读书方法的升级,新的知识要和旧的知识产生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像他常用的几个模型是复利,概率论,边际收益等概念。有意识跟自己的模型进行联系。然后解决问题时观察别人用的是什么模型,跟自己的哪点知识结构能产生链接,还能应用在哪些领域。好的读书方法有益于我们掌握临界知识。而掌握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是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我的理解就是封闭的心智和开放的心智的区别了。封闭的心智接受环境决定论。而开放的心智接受方法决定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而封闭的心智产生习惯性防卫,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思维的错误之处,用力为自己辩护,哪怕心知肚明自己是错的。第一时间找理由反驳(自我保护机制)。我发现我身边有的朋友不管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不是正确的就直接抛出来了,而这些理由有时候根本就是错误的,也就是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更别说是刺耳的意见。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对于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要及时制止的。打破习惯性防卫的重要方法就是及时取得别人的反馈,充分沟通,我发现充分沟通太重要了,无论是工作还是平时的人际,没有充分的沟通一切都会受阻的,自己的视野会受到阻碍的。习惯性防卫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把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行为并为一体啦。我是好的,而我的观点和行为是用来改进,提升的。这才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读书的过程中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对着关键问题死磕,做到举一反三,以后会加快同类书籍的阅读。这也是厚积薄发的道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时间都用在刀刃上。
讲完了底层思维咱们再来讲底层方法。讲底层方法之前来讲学习的本质。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提升学习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1.反思。快速学习的内功就是基础就是反思,是一个慢功夫。(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在用的一个方法,没进行多久,却收益匪浅,刺激自己去独立思考)
反思的顺序 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规避跳跃性假设 (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也就是理性思维,非感性思维。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使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损失规避效应,实质上相同的方案,只是改变了人们的主观感受,变成人们的收获而非损失,效果云泥之别。心理学真伟大)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应用了起来。(提前设定好标准,然后才好反思,才好对照,不然都没有参照物,何来进步。)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分类,是哪方面的反思)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我自己就是正确及时反馈的收益人,我想我也会反馈给别人的)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隐性竞争力)
2.以教为学 (学习,生活,工作做得比较少,以后有机会应大量展示,我比较腼腆)
价值体现在 1.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2.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知的过程,也就是复述。3.别人提出的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3.刻意练习(工作,生活,学习上正在做的事情,时间不是特别久,还需要持续深入)
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元认知,是我们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思考。元认知上的差别体现在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上,可以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一系列方法来改变它。刻意练习就是不断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元认知是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案,而运用临界知识则是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正常人思维方式是碰到问题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而运用了临界知识后则利用通用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更接近问题的本质,更高效。
那么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
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基本核心知识化小圈。(对照自己那块是薄弱地带就那块可以练习)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模型就是临界知识,框架就是把临界知识整合起来的认知方式。比如用复利,边际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组合成的认知框架)
讲完学习的本质之后则是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观察而不是看。有意识的组织。
它三个益处1.如实地记录过程。2.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次的规律。反馈有延后性。3.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反思模板 联想 启发 归纳 演绎 1.思考时是否考虑当初的目标,当初的目标是什么2.反思时考虑了那些因素,现在看合理吗,有无遗漏。3.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那个条件改变结果会不一样。4.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定期回顾。
周/月回顾 微观层面上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 探讨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简化回顾流程 建立固定的核查清单 回顾重要人脉。
3.付费购买
买书系统学习提升质量。挤出来时间反思晨修。
第三部分是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发现临界知识的方法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才会对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性有更加清晰地认知。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第一性原理,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一。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天赋与临界知识结合才能更高效的独立思考。那么怎么应用这些临界知识呢,从想到层面走到做到。那就是刻意练习。有两个方面的重复1.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2.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l
掌握临界知识对提升我们的预见性认知,提升我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更重要。
而有两个认知习惯阻碍着我们的预见性认知。那就是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应激性反应指的是需要择决时,思考与决策受情绪和感受简单左右的过程,很容易陷入细节的问题或表象的问题里,没有考虑本身带来的潜在收益。
与应激性反应对应的是结构性反应。不仅要考虑现象,还要思考导致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所谓结构就是指任何一件事情本身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都有多个元素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组成了结构。j
解释一个问题有三个层面。现象层面(应激性反应,表面现象的解释),技术规律层面(专业领域的重要规律)。底层规律层面(跨领域,基本的知识解释)。
熟练的掌握事物发展的基础规律,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就逐步培养“”“预见性认知”的能力。=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第一个基础规律就是临界知识。而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第四部分讲的是几种核心临界知识点及其应用。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影响复利的因素利率和执行次数。对我们行动的影响1.发现相互加强的AB事情,2.尽可能提高这件事的利率3.加强这件事情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用复利的思路投资自己。(学习,自我成长,能力提升)
概率论 两类概率 物理概率或者频次概率 主观概率(影响因素 信息质量 认知偏见,心理误判)应对工具 决策树理论 方法论 大概率坚持 小概率备份 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1.相似的群体的成功概率。2.你的极致努力可以改变你获胜的概率。贝叶斯定律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概率,然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来调整原来的估计,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概率判断。最大赔率的事情。
黄金思维圈 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what表象,成果。具体的事情。how如何做,方法措施。why,为什么做。目的,理念。(底层的假设和思维模式)
进化论 1.要存活下来就必须要积极采取行动,不能在规则不适用的地方遵守规则,要拥抱变化,快速反应。这点我做的不太好,心智没有提前发现变化,总是反应迟钝。可以尝试的方法有 1.祈祷自己拥有冒险的基因。2.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对应变异,后果,遗传)3.模仿先驱者的行动。
系统思考 直觉的方法不能增强预见性,也看不到其内在的原因。思考的层次 what how why 对事物的理解深度 时间 模式 结构 对应的行为 反应 预见 设计 训练系统思考能力的几个注意事项: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2.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4.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更改看待问题的角度)
二八法则 人际关系的结构洞。人脉对我们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情感,提供情感慰藉。2.信息,提供信息情报。3.能力,分享资源能力。
人脉蜂窝,从串联到并联 这不就是古典老师的联机学习一个道理嘛。成为好朋友的最核心的是价值观的认同,人品好,沟通的技巧。还有自我暴露。做一个给予者。(心理学的互惠原理)三个黄金问题要问1.我怎么样才能帮到你。(主动去问)2.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认可别人的价值,获得新的信息)3.你觉得这件事还应当去咨询谁(联机思维,开放的心态)。初始条件相同,一些因素的效果会不断叠加,产生累积的正反馈效应(复利效应),导致初始条件发生巨大改变
安全空间 方法 1.冗余备份(完整备份 关键节点备份 解决方案备份) 2.精简(只在有胜算的情况下出手)要做的事a花很多时间思考b避免让自己同事处理多个任务。3.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改变系统的性质,能持续承受小冲击的系统。小成本试错法。
通过对本书结构的梳理,我又更新了对一些知识点的记忆,;另外可视化作者的思路框架,看问题更加系统,最后为回看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