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如意朝夕相处的这几天里,我不止一次在她身上看到我小时候的影子。比如,认为假期就应该比同龄人多做几本作业,原因很简单,因为大人希望我们这样做。
来我家第一天,我一直觉得她挺聪明,挺喜欢她的,所以我并不打算这几日敷衍她就过去了。本来姑姑她们跟我说了,买一本五年级的作业给她做就好了,可我心里却不认可这个做法。好好的假期不做点有意思的事,老是困在习题里怎么行?从我亲身经历来看,比别人多做一题还是少做一题,尤其还是小学阶段,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微乎其微。不过我老家,一个小小县城里,还很少有大人能认识到这一点。不同于大城市里,一放假,送孩子上个兴趣班或者去世界各地旅旅游(暂且不深究这种做法引出的争议),我看到这里很多孩子假期就是补课,就是多做几本作业。这种做法究竟有何益处呢?思来想去无非给大人一剂定心丸罢了。每逢在街上遇到熟人,谈论起孩子们,总是无比骄傲夸着自家孩子作业早就写完了,还自己多做了好几本呢!对方一定露出惊讶之色,夸赞着你家孩子真优秀之类溢美之词,说不定回去就把这件事念叨给自家孩子听,还自作主张买几本可有可无的练习册压在孩子身上。
我想要改变这种,假期多做几本作业的孩子就是优秀孩子这种思维惯性,眼下就得先改变小如意。在去书店路上,我问她说:喜不喜欢阅读?她说喜欢,我说那咱们不买练习册了,买一本书给你看吧。我本以为她会很开心,小孩子心性地认为我“管的松”,然后更喜欢我,更愿意与我交流。不料她说:看书有什么用?
她还没有五年级,这种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吗?
看书有什么用?
看书有什么用?
看书当然有用!现在的我,最信仰的一句话就是: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
如何评判一个东西有用无用?能使考分增加就是有用吗?我相信眼下大多数中国人是这样想的。
惭愧地说,在她那么大的时候,甚至一直到前几年,我也一直是唯分数论者。
后来想明白的我很难受,审视自己,发现这与我自身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我为什么说在她身上看到我的影子?因为,我在她那么大的时候,每个假期,我就是最典型的,要多做好几本作业那类人。
小学的时候,我虽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可我却并不认为这和假期多做那几道题有关。那些知识我真的早就懂了,一直机械地重复只是浪费时间,现在的我真的很后悔虚度了小学那几年来之不易的暑假。可当时的我却乐在其中,我一直扮演的都是优秀的,别人家孩子。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不知道没有了考试我还剩什么,我还值得大家喜欢什么?长大了,接触还有听说了很多青年才俊,相比起他们的精英家庭,我肯定是输在了起跑线,可相比起物质方面,我更觉得浪费这些暑假才使我输得更加彻底。
可当时没有一人为我拨乱反正,身边缺乏远见的人太多了。
我不想小如意以后也后悔。
我想给她打开一扇窗。
我想改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