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是我在大学的时候,一个朋友专门买了电子书送给我读,并让我写读后感。
中学时代的那种想要阅读的欲望被大学的自由自在冲淡了,失去了静心阅读的渴望。为了完成对朋友的承诺,我用快速浏览的方式,一天就读完了。只是记住了那句妇孺皆知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是哈桑对阿米尔最真挚的友谊,他单纯又诚恳的给予着阿米尔力所能及的一切。可实际上,对于阿米尔来说,他只是他家里的一个哈扎拉仆人的儿子。
书中有个章节讲到哈桑的梦,哈桑于阿米尔一同在湖里游泳的梦。哈桑告诉阿米尔只有湖水没有鬼怪。阿米尔后来谈到,哈桑错了。湖里有鬼怪,它抓住哈桑的脚踝,将他拉进暗无天日的湖底。而那个鬼怪就是阿米尔。这段描写是在阿米尔赢得风筝大赛之后,哈桑被阿塞夫强暴之后,阿米尔无数次想起那个小巷,在那个死胡同里的一切,还有哈桑的棕色灯芯绒裤子。它不断地出现在阿米尔的脑海里,无数次,千千万万遍。那时候,对于一个还是孩子的阿米尔来说,在等到哈桑经历完屈辱的一切,等来的只是阿米尔担心蓝风筝有没有被损坏,会不会影响他修复和爸爸的关系,最后才是哈桑要不要紧。这更加证明了他不敢于承担责任和怯懦胆小的性格,还有他内心深处自私自利的品质。
阿米尔一直无法直视哈桑的眼睛,他始终觉得哈桑知道一切,甚至能够看穿他在撒谎。因为他看到了那天在小巷的死胡同里阿塞夫对哈桑做的一切,可他却对此矢口否认。他不敢站出来保护他,当然,也许当时的阿米尔的确没有能力应付阿塞夫,甚至可能和哈桑一起经历那件令人发指的事。我承认,当初我看到那里的时候,我讨厌阿米尔的袖手旁观,尽管我知道他只是个孩子,并且处于本能的害怕。
当初阿米尔与哈桑第一次被拦在小巷死胡同的时候,哈桑的手里有弹弓,他们是有应对比他们年长的阿塞夫等人的能力的,毕竟哈桑是一个勇敢的男孩,他会出于本能的去保护怯懦的阿米尔。我相信那是因为血缘的亲情,但我更愿意这么解读,哈桑出生叫的第一个名字是阿米尔,他一生都视阿米尔为最好的朋友。正如拉辛汗在信里告诉阿米尔的,阿米尔是父亲有名分的那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不知不觉间充当了父亲疚恨的化身。而哈桑继承了父亲的另一半,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一半,阿米尔认为哈桑继承了父亲身上纯洁高贵品质,也许,在父亲内心深处,父亲真正认可的是哈桑。所以,小时候的阿米尔从未将哈桑视为朋友,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是鄙视哈扎拉人的,另一方面,阿米尔的父亲总是会夸哈桑,而自己从未得到过父亲的认可,阿米尔是嫉妒哈桑的,可是出于自己高贵的社会地位,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意承认的。
当我读完《追风筝的人》,我去看了这个影片。哈桑拖着沉重地步子,为了阿米尔,为了蓝风筝,为了他们在旁人看来那可笑的友谊。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是阿米尔担心的不是哈桑,而是蓝风筝。风筝大赛是哈桑帮助他赢得的,可享受众星捧月只能也只是阿米尔而已。无论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哈桑不能公开的身世背景,好像都无法说服我们不痛恨和讨厌阿米尔,可能随着我们社会阅历的增加,我们能够去理解阿米尔,或者用“他当时只是一个孩子”去说服自己去理解阿米尔的所作所为,虽然看起来他什么也没做。
为了使自己忘记对哈桑的疚恨,他利用哈桑对自己永远忠诚的友谊,赶走了哈桑,阿里和哈桑一起走了,让阿米尔一生铭记。他躲在玻璃后面,却无法掩饰自己良心的不安,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以为哈桑的离开,就可以将过去发生的一切剥离自己的生活,却不成想,这样不堪回首的往事,如影随形的跟着他,直到他将真相说出来,让往事像水一样倒在玻璃杯里,在将内心深处所有如泥一般污浊的心思挖出来,然后清除的干干净净,才能坦坦荡荡的生活。在天朗气清的白天,放着风筝。在万里无云的夜里,平静入睡。
长大后的阿米尔从阿塞夫所在的恤孤院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无法痊愈的伤疤,肉体上和心灵上,都是一样。奇葩说的马东曾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蔡康永补充道: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像哈桑于阿米尔,只是算了。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对哈桑来说,阿米尔才是最重要的。为阿米尔,哈桑愿意千千万万遍,而哈桑不知道的结局是,长大后的阿米尔愿意为了陪他长大的哈桑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