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的那点“捣鬼”和“矫情”
姜堰教育界最近半年掀起了共同体的热潮,在上级领导下,每个学校的老师们都在潜心的学习着,研究着,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于有时厌恶研究学术的自己,能静下心来将一本书能啃完,也是对自己的一点欣慰。从知道共同体这个词,再去从别人的嘴里了解它,再到自己静心研究它,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期初的看佐藤学的书,会联想到之前数学的课堂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教师在课堂中激情四溢,学生跟着老师做着各式各样的演出,最后听者们觉得这真是一堂完美的课堂。渐渐的在这种趋势下,我也开始在自己的公开课上做着这样那样的演出。
可看完教师的挑战,对于静静的课堂有了一点好奇,甚至怀疑,“我们捣鬼似的的交谈,这样班级所有的孩子都会听见吗?”,“外表阳刚之气的男教师矫情的跟孩子们交流时,是否感觉会让人不舒服或恶心?”“一堂课的时间,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孩子跟孩子交流,教学进度也太慢了?”等等,这样那样的疑问,在我的脑袋里越积越多,我们的所谓共同体的课堂到底是培养孩子的什么?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我踏上了浙江省绍兴市嵊州这片土地,希望这次学习的旅途能给我启发。
经历了两天的学习,我满意的一堂课和一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共同体课堂中“捣鬼”,是希望我们的课堂改除原本课堂中的人声鼎沸,四五人一组,就一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在组内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只是优等生在说,后进生事不关己,无所无谓。而往往好的小组讨论,需要孩子们去自我串联加反思,每个孩子会想也应该去表达,往往我们的孩子缺的是表达上的缺失,嗯嗯呃呃的说了,可是其他人不明白,也就让人失去了去倾听他说活的兴趣。实现共同体课堂,需要孩子口头表达的能力。
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应该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连想法都没有何谈表达,何谈倾听。那么就说到了孩子独立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在自己有想法的基础上去倾听其他想法,来丰富和挖深自己对新事物的想法,思维才会打开,再遇此类问题,就有了经验。是否在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之前,留点时间给孩子们自己静静的想想。每次的作业加一项预习,设计预习单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对于新知识有所了解,建立最初浅的认识,然后再在课堂中经过给种形式的思考,去深刻的认识,吸收它,从而利用它去解决问题。
其实说到“矫情”,其实最初想的是土话词是“za si”,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看见一个外表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教师,在共同体的“摧残”下,说话细声细语,温柔至极的跟孩子说话,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惊得鸡皮疙瘩。相反另一堂男教师的课,让人舒服很多,比较之下,我想可能前一位教师理解错误共同体课堂中的倾听。第二个男教师是一位资深的特级教师,自己对课堂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实践也很丰富。我反而打心里崇拜他的“特级”,因为我在他的课上就真实的看见了共同体课堂所谓的“倾听”,师生平等的倾听,他的共同体,并不限制孩子的表达,你想说什么,可以,你有疑问可以,我们都在课堂上一起来思考,数学的课堂并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现在我还意识培养孩子“要渔”的思想也很重要,我们的知识的传授是永无止境的,往往孩子想学习的欲望,需要有人去的激发,学习方法告知,是有必要的。
“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并不是外表语言上的违心,而是真正的走进孩子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他,帮助他,引导他。好想听一场完美,与孩子默契十足,思维碰撞,同频同道的数学共同体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