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李笑来老师做英语教师,观察许多人学英语。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还不能流利的用英语,还有的人连深度阅读也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以此分析主要是缺少 刚需。也就是说必须学好英语的外界压力和内心的强烈愿望。
好像是如此我们很多人学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高考,而不是说我在生活中要像李笑来老师一样用英文去阅读,或者热切的想去看懂听懂原版的欧美影片。必须用英语交流。
缺少求精力争完美的内驱力。造成了大多数人学英语的这种尴尬境地。
如此说来,回想自己学英语,亦是如此。我一直觉得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在美国的小孩用一年就能学会英语的时间并不少。而我的学习能力比他们似乎也不差。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以前一直归咎于是环境问题,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可是在智能手机和各种app软件高度发达的今天。当今的世界,您可以把自己屏蔽起来,一天24小时都接触地道的美语或者英语很方便很方便很方便。
可是,为什么依然没有学好英语呢!
的确,我没有刚需的刺激。同时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人,都是不用英语的。也就是会不会英语对我现在的生活没有半毛钱的影响。
也就是秘密揭晓了,是我的内心。没有强烈的愿望,把用英语阅读变成我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把看最新的英文原版片也变成我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
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给我的一些要求,而没有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考虑我做这件事情,我的内心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的需要是什么?好像一直在满足于外界对我的要求,慢慢地忘掉了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本心。
如果说写到这儿觉得好像挺圆满的话。可是反过来一想好像这个说法有点以偏概全。
学校里的学子哪个不希望自己能学好习呢!而且还有那些想考托福的,雅思的花了大量的money,还有时间,他们有刚需呀!未过的依然一抓一大把。那些班级里的边缘生呢?
真正的内驱力是什么?
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刚需却依然没有做好的人还少吗?有几个学子不希望自己把知识都学会学好呢!又有多少人不希望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得很漂亮很圆满呢!
是,我们可以冠冕堂皇的告诉他们。你做的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好的习惯。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所以你要培养好的习惯,你要更加努力,你要让自己足够优秀。
就这样在一系列的你要你要你要的轰炸下一批人被否定被边缘化了。
而这样的事件周而复始。在我们周围代代相传,不断上演着。孰之过。孰之错。
当看到扎克伯格他的孩子出生时。把钱都捐出来成立基金会,帮助那些在社区学校被边缘化的孩子。他说希望孩子以后生活的世界,比我们现在的世界更加美好。
那个更美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一个相信人本善的世界。相信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做好。愿意真诚肯定每一份努力。愿意包容,等待每一个暂时落后的个体的世界。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相信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个能人。
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在十三岁以前童蒙养正,《三字经》开篇第一句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仅仅是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而已。十四五岁少年养志。学《大学》第一句,更是开门见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说,性乃迁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不用怕,我们自性光明。而大学之道正是教我们,如何使自己的明德即自身所具备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发扬光大。
人本善,自性光明,这本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精髓。
而这种信的力量。才是真正的个人成长的内驱力。
个人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从少年时代到成人阶段,乃至一生当中。都持续的修行见习不断成长。修身明明德是一生的功课。不就是现在流行说的终身学习。
如果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也都充满这种信的力量。被接纳。被肯定,被希望。而不是被否定,被贴标签被不断的要求,你要你要,你要。
这世界是不是让你觉得很温暖呢!你对自己是不是也很有信心?感到充满力量呢!
(忽觉与其读这个那个成功家的立志文章,或者这样那样的方法,不如细细品读大学,那是经过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锤炼出来的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