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读《论语译注》?
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我们一直都说做事情要抓根本,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一样,抓住知识源流读书,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通。
⒉《论语》内容丰富,地位显著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来源@百度百科
从上面百度百科的文字可以推出《论语》的4个信息:
⒈成书时间早:战国前期写成。
⒉可信度高:由孔子及其弟子写成,记录的是言行。也就是基本上是一手材料。
⒊地位显著: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五经"之一。
⒋含金量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理念。
另外,中小学课本中也选其中一些作为必背篇目。比如我初中的时候背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综上所述,《论语》是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⒊为什么选择《论语译注》而不是《论语》
《论语》成书于战国,大部分采用古文,虽然内容丰富,但是较为晦涩难懂,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而《论语译注》中,不仅仅有《论语》原文,更有对原文的注释和翻译。对于初学者来说,读起来比较容易。
二、《论语译注》有什么?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来源@百度百科
⒈内容详实
从目录中看出,本书有20篇篇目,主要阐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理念。
篇题为后加,以本篇最前面两个字命名。
⒉体裁多样
本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这个意思是全篇主要是孔子、弟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也有一些记事的。
语录体,比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文中叙事体较少,代表性不强,暂不举例。
⒊通俗易懂
《论语译注》这本书中,除了有《论语》的原文,还有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理解,末尾还附有论语词典供读者查阅。这样读者读起来轻松很多。
三、怎么读《论语译注》?
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结合自身情况,我选择了3步走。
⒈先原文后注释
之前学了一学期古汉语课程,对古汉语多少有一些了解。(现在想想这门课程派上用场了。)
先读原文进行理解,再读注释进行对照,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阅读古文的水平。
⒉先理解后延伸
先根据注释理解原本意思,然后结合落脚点,进行延伸。
比如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文理解就是"学习了经常温习,不也很快乐吗?",延伸之后是"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课前复习,学生在课后可以复习旧知。"
⒊反复阅读
这本书读完第1次之后,还会继续读。毕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⒋借平台记录
我从小到大读的书不多,读书笔记也几乎没做完过。不管是纸质还是电子档,都没做完过。
这次想借着挑战日更的机会,每天精读1篇,更新1篇文章,内容主要是引用部分原文,写上自己的理解,并且进行适当延伸。
以上是我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