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
人生只剩归途
暖闻看到麻木,鸡汤饮了无数,但微博上的寥寥数语,还是触及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曾有一篇文章,大致讲的是在父母逝去后才第一次明白了死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死亡,人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惧怕死亡。无论是原po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抑或是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去,人生只剩来处。这两种说法都很好的解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无法割舍的爱。
儿时的我们总是骄傲而虚荣着,听到他人赞自己长高了,便盼望着多窜窜个儿;赞自己长大了,又恨不能一觉醒来便已成人。待到如今,儿时的梦想已成现实。是啊,我们真的长的好快,快到好像已经追不上父母老去的步伐。
时光的无情让我们开始害怕失去,失去关爱,失去父母,失去最后那片可以撒娇的天地。也恰是此刻,我才惊觉,父母终将去到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方。惭愧的是,在我们埋怨着他们的不解人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感着他们的唠叨,回绝善意的关心时,似乎早已忘却,第一句不成语调的爸妈,第一个歪歪扭扭的汉字,父母教了我们几遍。想必,他们也忘了吧。
见过很多毒鸡汤,“只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爱你就该接受你的所有”云云。向父母发脾气,似乎已成为“爱”的幌子;不善言辞、不求回报好像都成了我们对父母最多的评价。但我们是否就这样心安理得地将他们一生的积蓄和无尽的宠爱坦然受之?
还好,我们终究在岁月的磨炼里,学会了爱人,爱父母,也学着接受被爱。
从小生活在父母打造的象牙塔里面,依赖渐重,自立的本领却也愈弱。后来成人独立,离乡求学,方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分量。忙碌的学业和工作,有时成了我们没空回家的借口。而当你为工作疲于奔命,累垮了自己的时候,担心挂念你的似乎并不是你的同事上司,甚至也非亲朋好友,而永远是站在你身后的爸妈。
“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富养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养我自己。”文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现在,我想把文章里的这句话分享给所有的父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本应平等,而不是父母单向的无私付出。“亲情也不是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最后分享一个朋友的故事吧。“春节的一个晚上,我在外面浪了许久,电动车没了电。我爸跑半路来拖我回家,23点,公路上空旷的只有我们俩。他没有说一句话,我骑在后面,默默地看着那条牵拉着的绳……”
这就是,
无言的感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