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之中见绚丽——读《论语》第一句有感

古人说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惊艳,但作为一本家喻户晓的圣贤之书《论语》,它的开头却一点也没有“惊人”的意思,反而显得有些平淡无奇!

《论语》的第一句叫做——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生说:“学习能常常复习,我心里不觉得很开心吗?有许多朋友从远方来看我,我不显得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没有一丝不愉快,不也是个君子吗?”

这说的不都是些司空见惯,东家长西家短的东西吗?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它是一部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著作的第一句话!

相比于《论语》平平无奇的首句,其他同样是圣贤书的著作,它们的开头可就气派多了,比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再比如同为儒家经典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这些句子虽然意思艰深,不易让人弄懂,但单是从嘴里读出来,那也是雄壮万分的!

当然,问题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人家说,《论语》是年纪越大读起来越有味,经历越多读起来越觉得是至理名言。随着见识的增长,年龄的增大,果不其然,这平淡的一句话现在读起来竟感觉越发绚丽多姿起来。

老家以前供神龛的时候,喜欢写“天地君亲师”五字。“天地君亲”自然有一供的必要,天地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没有这个世界,何来的人间!君也该供奉,君在今天多数指国家,没有国,亦不会有家;双亲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辛苦抚养我们长大,供奉他们是天经地义。唯独这“师”,一个嚼牙帮子的教书匠,为何也能上神龛位呢?是不是把他的地位抬得过高了?这在我年幼时是想不通的。

现在我才明白,把老师摆上神龛位,并不过分,甚至非常恰当。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得益于教育,一个人如果从未得到老师的启蒙、教导,那么他与牲畜无异。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即在于意识与认知的区别,在人在没有接受教育之前,他的意识是蛰伏的、死寂的,如一汪没有生气的死水!唯有老师用教育的木棍搅动它、点拨它,才有可能让它活泛起来。

历史上有未经教导,自己成才的例子吗?并没有,至少也是自学成才。而自学成才也是有老师的,那就是书本,而书本也必是人去写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受人的教导。所以孔子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的学说就是教人成人、做人,而做人必从“学习”中来,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如何去学才最有效果呢?自然是学了之后常常温习。人总是会被俗务纠缠,也容易被欲望裹挟,所以时时复习,不仅是复习旧的知识,也是让我们记得要不忘初心。一个人走出去之后,最终还能以一颗赤子之心返回来,这岂止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一个人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自然能学有所成,这时必定能吸引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人肯定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而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所以会千里迢迢来拜会你,正是因为有共同的见解、志趣、信仰。“酒逢知己千杯少”,与意气相投的人交往,怎会不令人开心呢?所以孔子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其实人就是这样的,有了一定本事之后身上自然会散发一种光环,这种光环有意无意的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在今天这个新媒体的时代,所谓的朋友就是“流量”,流量背后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敬仰你的人吗!所以学习、成才、聚友,基本就是一条路走来必经的过程。孔子看似随意说出的一句话,背后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然而当我们成就越高,我们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孤独。“高处不胜寒”,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够理解自己的却越来越少。孔子三千弟子,贤者七十二,但他却说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恐怕只有天和地。

这个时候,人还快乐得起来吗?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并不因此事耿耿于怀,仍然秉持忠贞,这就是一个君子应有的风范!

“君子”这个概念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也是它第一次出现在《论语》里。君子是切实践行“仁”这个道德标准的人,而践行“仁道”,不应该人多就践行,人少就不行;不应该面对别人就践行,自己独处就不行;不应该别人理解你、赞成你就践行,别人不理解你、甚至诋毁你就不行。君子求诸于内,而不是求诸于外。

老实说,人能做到专注于内心,笑看风云,基本已经达到无欲无求,至坚至伟的地步了。所以这是孔子说的第一句话里的最后一句,是最难以做到的一句。

孔子是一个极具人文精神的人生导师,他不会故作高深,不会说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他的语言就是生活的语言,但却不因此落入俗套。相反,他看似平淡的话语往往需要很深的生活经历才能理解。

严格意义上讲,孔子这一生并不算是成功的。他十五有志于学,学有所成之后想一展抱负,但理解他的人很少,最终到死时也未能把他的思想推及天下。但他并未因此颓废,他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人来追随他,这也算是在他失败的人生中唯一一道亮光。

现在看来,他这一生的历程岂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写照?原来他写的就是自己的人生,或说像他这样的,一个“君子”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6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9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9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9评论 3 4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9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41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