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时间写文,但一直就没放下这个命题,原因是自己亲眼看见儿童期的孩子,是如何从第一次、第二次这样的不习惯到习惯……,慢慢慢慢粘染上错误的习性、被侵蚀般地走歪了人生之路的)。
人,是一团火,是一团能量。这是我从某个角度对人之所以能变化发展的一种看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早期,特别是8岁前,其实不需要刻意地去“纵“火“,只是不要刻意地用水去浇灭“火”,当然最好是让这团“火”,在正价值观的围墙内自然燃烧,所谓的放养,是比较合乎人的发展本性的教育姿态,当然,这个放养是界限内的,而不是让其践踏他人的权益。我们有时候,往前多了一步,也就成了谬误,比如过份的放纵或过份的管束……。
以下是我亲历的故事,我觉得,有时候在孩子8岁前,要多一些在他身边亲历一些事,亲眼看见是一种不可取代的过程,它会使得你有所思索有所调整,所以8岁前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包括一起玩、看他玩、看他上课、看他和别人的互动、看他对被别的小盆友侵害权益时的表现……等等,你要看在眼里并且放在心上去思考,你就会明白皮亚杰的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是怎么发现一个伟大的《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这真的是一个关键,认知正确的基础上和认知错误的基础上,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天地之差别。
在本次故事中,我个人觉得:有界线的规则、自律教育,要优先于无界限、无条件的,包括很多人眼里的“不舍得批评”、不舍得打骂、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亏……,在我眼里,都是过于精明而导致的放纵教育。当然,不是乱来的打骂,那又到了另一个极端了。
故事开始——
我们的小区,小孩子们,是经常会在一起玩的,玩熟悉了也会彼此串门邀请去哪里哪里……,现在的小孩子,其实,特别在城市里的,比我们那时候的,玩的天地要狭窄的多的多……,一个不熟悉土地、不明白田野的孩子,我始终认为,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损失。
长话短说,扯远了故事——
那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饭后,我陪着儿子在楼下广场玩,这时候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男的8岁女的7岁上小学了)从我们身边跑过,我儿子认识他们,所以孩子就想跟他们一起玩,我见他们在说着要去小区外面的小卖部,买王者荣耀的卡片(一种火柴盒大小的彩色卡片)。我见儿子很想去,就陪同着,一块去看看也无妨,我想明白一下:那个卡片,有什么好坏和玩法。
小卖部离我们小区100米左右,来到小卖部,我看到那两个小孩已经比我们先到,在柜台上面的一个月饼盒子里面,挑选着不同的卡片。这时候我看见那两孩子中,男的(8岁),把一小包卡片滑出盒子,掉到地上(我们不需要论证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然后接下来的动作,他明显有意识地将一只脚盖在上面……,然后呢,继续像没事发生一样的,在柜台上挑选他们眼里的好卡片……。在挑选的过程,他同伴——那个女的(7岁),也发现掉地上的卡片,然后把卡片拨到自己脚下自己踩着……。我不知道她踩的动作,她的男小伙伴是不是知道的,总之,他们两个人,谁都没有发出异样的声音,以表示“”地上掉了一包”……。
挑好了,男的付钱,在付钱过程(老板娘的注意力在男孩这边),女的捡起地上的卡片,……,这个过程,小卖部老板没有任何可能会觉察到,再说了小卖部老板娘自己,也一直在忙于看手机上的内容呢……,现在的手机控,基本上覆盖掉所有没有自控能力的,包括底层人。
然后两个人,快步地往小区跑回。我带着儿子,就在旁边,我看的很清楚,我儿子呢,在小卖部里不停地问问题……,因为他其实没他们懂这些卡片。所以,整个小插曲的事,他其实没看见。我当时就想:如果我的孩子也耳濡目染这些事,最终也会这么去干,我如果不经常跟儿子在一起,我又怎么能发现?等我发现的时候,如果都已经10岁、16岁以后,我又能如何……?想想自己都感觉到一身冷汗,也庆幸自己的选择: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陪在孩子身边即使有外派发展的机会也全部放弃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在我眼里,是坚定的“家至上,早期孩子的教育要比赚钱几百万重要一万倍,而这个教养的角色,父母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对于这个事,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的原因还在于:因为我认为,1、这个事,说小了是贪小便宜,没付钱3元而白拿了一包卡片。2、这个事,说大了,就是盗窃的微缩版,我很小的时候听长辈经常说的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小时候偷鸡蛋,长大了偷钱,最后犯大罪被判死刑,……把自己妈妈叫过来咬了……,因为妈妈从小没教育他,“小偷小摸也是偷”!3、我很难相信,其中的那个女孩子,她家里我比较了解,父母是比较大方慷慨的,应该不缺钱,对女孩也是较慷慨的,不是经常听说“女孩要富养吗”,我觉得她应该不缺物质,他们家算不上穷养孩子的那种家庭。正因为如此,我就觉得:为什么富养的,也会这么?值得我思考!为什么她要去“贪小便宜”?4、他们做这个事的过程:两人一组,配合默契,掉地上谁也不吭声(显示默契程度、行为价值观在这点上高度一致),然后都用脚去踩住(惊人默契)……,事后离开分卡片(类似分賍,高度默契并无争议),开始还拒绝我的儿子一起跟他们(我明白了其中不让我儿子跟他们的原因)……。我自己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有意识的这么做的,且有可能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那么,再来说说,我为什么没有干预或者制止他们。
说实话,不仅仅是本小区,有些孩子在父母眼里真的是,吃不得一点亏的、受不得一点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所以,说不得别人孩子的不好的,所以,我自然不会去说。这个其实,还是瑞.达利欧在的《原则》里说的好,极度真相是成功的关键!但是,我发现,极度真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的!比如,我们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好话,包括我,然后呢,就代表不好听的话,不应该听了么?指出你缺点的、不足的、容易翻船的陷阱的,我认为,是真诚者之间最不应该辜负的!而不是全部都是毫无原则的一味赞美,那种所谓一味赞美而无提醒、批评的朋友,我倒是觉得:是真正的朋友吗?
正因为如此,我没办法表达干预或制止;也正因为我没办法干预这件事发生了,因此我也感到:冷汗。冷汗的原因是,假设,有人看见我的儿子,做同样的事,那个人会告诉我吗?这个取决于我和我们家人,给外界的一个态度方面的形象认知——比如,我们是谦卑的?还是高高在上的?是真诚的?还是面子至上的?我比较感谢我的父母的一点是:我的父母及祖父母,一直以来是“厚道”、“经常吃亏”、“经常被别人借用去帮忙”……,基本上是属于“没什么面子经常被别人可以拿去开玩笑的”那种,我当然不是鼓励这种“老好人”的处世风格,我只是表达,一定程度的“低姿态”“谦卑”,以及“真诚”,对一个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追求真相”习惯的培养价值!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低姿态点,万一人家发现你孩子有哪些不好的,人家立马可以跟你反馈,因为你没有架子没有虚伪的那套面子文化,人们才值得跟你说!反过来,你若是牛皮哄哄、架子面子杠杠滴……,谁也犯不着冒险跟你说,你孩子偷东西来着……,说实话有时候是有风险的,犯得着来自讨没趣吗?所以,为什么,真相很重要,而你的谦虚、真诚也同样很重要,不然,真相离你会比较远!
所以,我有时候特别深的感触是,诚实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勇气!因为诚实意味着会吃亏也要坚持,也要真诚面对,才能收获真相和真情以及真理……。诚实是一种伟大的品质和勇气,它让一个人始终敢于面对和承担,而不是逃避和推卸。
所以,我现在尤其觉得诚实的可贵!它是一个孩子10岁前,最需要锤炼压舱石,在你不管顺还是不顺的时候,都有毅力和勇气去面对的那种诚实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世界观!
再回来说这个故事——那个男孩,其实比女孩要大一岁。因此,这个事件中,男的可能是主角。而这个男孩,我平常的观察最大印象,“精明”,什么意思呢?精明是和浑厚相反的!浑厚就是:不太懂市侩计较,不太懂欺弱攀强,不太懂观颜察色……。就是:不太懂得便宜在哪里可以有!而这种精明还是浑厚的素养,是跟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的家庭,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算计……。这只是举一个例子。精明的久了,和浑厚相比,结果一定是——不可能吃亏、不会吃亏的那种,然后就发展下一步的“容易贪别人便宜”,这是发展规律。所以,为什么,人,在早期教育上,我宁可孩子多点浑厚,少点精明!因为,厚的德行,可以支撑更多的物,叫厚德载物!是从厚道、浑厚中得来!
好了,最后我还想说:父母厚道、浑厚,孩子才会正向发展,这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如果父母厚道、正直,孩子有时候也未必厚道正直,那就看看影响到她的周围人因素!比如本故事中这个女孩,去做贪小便宜的事、去小偷小摸,这是父母带给的吗?不是!是孟母择邻的那个邻带给的,择友当谨慎。如果父母太精明,孩子不厚道这是大概率的事,早期教育中就教会孩子精明,这并非好事!我甚至看到有些大人从小教孩子打麻将、打牌、炒股……,12岁前做这些事赚到了钱,父母引以为豪,这是不是什么好事吗?失去了浑厚的根基,也成就不了太大的事业。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一句话:
浑厚以养德,厚德以载物。
精明招贪婪,贪婪致祸害。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当戒精明,以存浑厚之德!
另外,最重要的是:诚实是一种伟大的品性和勇气!斯当永生保持,以接纳自己面对自己,从而接纳世界和面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