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爱鲁智深,读者也爱鲁提辖。
他有李逵嫉恶如仇的一面,却是是非分明,他有柴进仗义疏财的一面,却不张扬,他有武松抱打不平的一面,却不鲁莽草率视人命如草芥.他的优点太多太多,粗中有细,惩恶扬善,常常于小处见大智慧.
鲁智深在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号智深,和他的师父长老智真都是智字辈,可见智真长老对他的重视程度是什么样的。
水浒草莽中的活菩萨,天下好汉里的真英雄.
施耐庵是很喜欢鲁智深这个人物的,他的结局是一百零八条好汉当中最好的一个,他最后是住在杭州六合寺出家,听到钱塘江大潮的声音,顿悟圆寂。
注意圆寂这个词只能是用在有道高僧身上,而且他圆寂之后朝廷的高官来祭拜,五山十刹的禅师也来诵经,这种待遇不是普通的和尚,只能是得道高僧才有的待遇。圆寂对应佛教“涅槃”的概念,而涅槃,是不入轮回的,在《十四无极记》中,涅槃后存在,涅槃后不存在,涅槃后存在但又并非不存在,涅槃后不存在但又不是不存在,这四种观点都是不恰当的,涅槃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二)我说一个细节吧,最早是从其它地方看到的。
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三回: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
可见打镇关西的时候还“不识字”。
第九十回: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拜谢本师。
这个时候已经是“读了数遍”。
身为血厚攻高的力量型英雄,又不断在智力属性上加点,imba啊!
(三)鲁智深是梁山的道德上限。
鲁智深出场比较早,一开始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应正了电视剧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让我产生了错觉,以为水浒传108将各个跟鲁智深一样侠肝义胆。等到长大了对水浒传有了了解之后,我就觉得,这梁山上的一群大部分都是鸡鸣狗盗,杀人越货,逼良为娼的逃犯,不是什么好人。
鲁智深帮人从来没想过回报不说,每次都帮到底,金氏父女俩,鲁智深看着他们走了两个时辰以后才去找镇关西,桃花庄上鲁智深一人面对几百个喽啰一人挥杖根本不惧,护送林冲从开封到沧州,只因为一句话,放心不下,你要说有缺点是肯定的,要说品德不高尚就过分了
不过说到鲁智深的品德,在水浒的世界里、梁山众人中,真就算得上高尚了:他光明磊落,一生不曾耍过阴谋诡计,随宋江征战各个势力,也不曾滥杀无辜;他多次打抱不平,拯救弱者,他对女性最友善,从不曾奸淫好色、虐杀妇女如屠猪狗。。。总之,鲁智深是梁山的道德上限,真正做到了: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四)挤在宋江这种人的人堆里这尊大佛都不会太快乐。
其实不管是乱世还是太平世,只要挤在宋江这种人的人堆里这尊大佛都不会太快乐。但是鲁智深确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的智商无法扭转招安的局面,但却能保自己平安。不知道他重新当和尚时,那些小徒孙还来不来偷菜,给自己买酒喝,如果还来的话,日子倒也过得欢快呢。相比而言,武松他跟鲁智深是同一种军人形象,但他与鲁智深有一点不同,就是武松有官欲,还有表演欲,他打死老虎之后做官的时候是由衷的骄傲,还有后面他流放之后也因为表演欲,英雄欲被别人养在家中舞枪弄棒。所以武松虽然反对招安。但是他还是去打仗了。最后失去一条胳膊,死了嫂子和大哥才出家,也算是大梦方醒,第二次醒来。与鲁智深比起来,可见鲁智深的佛性。
(五)鲁智深的人设是施耐庵有意为之。
其实鲁智深的人设就是施耐庵有意为之,鲁智深有其鲁莽之处,亦有其义字当先。打死镇关西就是不顾一切后果的报复,打死后一走了之和武松杀嫂后投案自首,确实是各人为人处世的不同;大闹五台山,写其不愿受戒束缚;李忠桃花山打翻小喽啰掳走财物,既然不尿一壶里,哪管江湖义气;等等。这也是施耐庵刻画人物的有意为之吧,但也谈不上褒武而贬鲁。就鲁智深在野猪林护送林冲到沧州这节,这样的兄弟不多了!
个人浅见,如果认为说得不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