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
古人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眼下,马上进入三伏天,天气也越来越热,虽然热,却也是艾灸的黄金时间。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么热的天,艾灸岂不是火上浇油?
事实恰恰相反,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需要艾灸,也越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种说法叫冬病夏治,冬春两季,寒气袭人,此时出现的各种病症大多以受寒为主,起初可能只是鼻塞啊、咳嗽啊、流鼻涕啊,慢慢地,寒气越走越深,最终酿成大患。像支气管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胃虚寒、过敏性疾病等等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都属于冬病的范畴。
所谓冬病夏治,字面意思,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来治,或者说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夏天来治。
大家不妨想一下,寒气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阳气。夏天能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因为夏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气温高,这也是天地间阳气旺盛的表现,旺盛的阳气,加上艾火的力量,可以快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补充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以预防冬季旧疾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甚至断根。
艾灸的原材料是艾草,艾草常生长于光照强烈、山峦朝南的阳坡面,禀纯阳之气。如果说天上的太阳是天之阳,艾草就是地之阳,艾之火就是纯阳之火。
《本草纲目》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天之阳加上地之阳,等于是把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可以最大程度治愈疾病,特别是冬病。所以在这里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夏天是可以艾灸的,真正灸进去的时候,非但不觉得热,反而感到舒适。
夏天不光能艾灸,还是艾灸的黄金时间。尤其是接下来的三伏灸,身体虚寒的人一定不要错过。
不过,在三伏灸开始前,也就是现在,可以提前开灸,为正式的三伏灸打下夯实的基础。
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整套艾灸方案。
1、脾胃虚寒者,经常感觉手脚冰凉,因为脾主四肢,大便稀薄或便溏,稍微吃点凉的肚子就不舒服,甚至拉肚子。重点艾灸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2、骨关节病
关节肿胀,冷痛,屈伸不利,现代医学可能诊断为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中医看来大多是寒湿为患。重点艾灸阿是穴,也就是痛处,配合肾俞、腰阳关、命门、委中。
3、慢性咳嗽
痰多清稀,遇冷加重,舌头一伸出来,舌质淡苔白腻,重点艾灸肺俞穴,配大椎、定喘、中府、膻中。
4、怕风怕冷者,大多是阳气不足,因为阳气可以帮我们抵御外界的风寒,使身体免受其扰。重点艾灸大椎、关元、神阙、命门。
5、过敏性疾病
在中医看来过敏大多是因为正气不足,重点艾灸扶正穴位,大椎、中脘、神阙。
6、小儿身体虚弱者,有三个穴位比较适合,分别是身柱、中脘、四缝。身柱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中脘穴健脾胃,四缝穴消宿食。
7、女性经期腹痛、经量少、经色暗、有血块,小腹冰凉,冷痛。重点艾灸关元、八髎、神阙、血海、三阴交。
8、各种皮肤问题,湿疹、荨麻疹等
同时伴有怕冷,便溏的现象,舌质淡苔白腻。重点灸阿是穴,也就是皮损处,配合曲池、合谷、血海。
最后附上保健灸:
神阙,也就是肚脐,是唯一能看得见的穴位,众所周知,肚脐是一个很容易受凉的地方,需要特别保护。
关元,培肾固本、补虚益损,强壮体内元气。
中脘,和脾胃有很大联系。
足三里,常言道,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艾灸足三里可以长气血,健脾胃,防病保健康。
以上穴位,每穴15分钟左右,可循序渐进延长艾灸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夏天艾灸的好处还在于此时毛孔处于开张的状态,艾热容易透进去,寒气也更容易透出来,邪之来路也就是邪之去路,寒气从哪里进来,我们就从哪里给它赶出去。
再一个夏天空气流通好,艾烟可以循环起来。穿衣少,便于取穴,也是夏天艾灸的一大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用来作灸的艾草必须是陈艾,徐文兵先生曾说过:“陈年的艾草精细部分温暖有穿透力,且不伤人,好的艾草,点燃以后跟人的气和谐共振——它那个波长接近才能接受它,才能渗透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