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贵于其他物种,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有思维能力,这一独特优势,让人类超脱于只有自然本能的其他类生物。
人类有没有本能,有一些吧,可谁能保证自己罗列的能全面?这一点实在不好说。
到底什么才是人类的本能?先贤有话说,一个说——“性本善”,一个主张“性恶论”。这两位还是一个学派的。别的学派,大概分成了两类,要么有有自己主张,要么就是忙别的去了。
无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本源大概就出在了人的思维上。
在这里提出一个小小的观点,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大概没人能不同意,就算有,那也不多,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没脑子吧。
思维这个东西,从何而来?有出生就带来了的吗?有,但是因素不大,我们生活中不乏一些“神童”,哪有什么天生的“神童”,那都是小说里杜撰的超凡人类罢了,家长多教一点,孩子就多学一点,家长教早一点,孩子就“聪明”得早一点。所谓的“神”,无非是教学得早点,多点,这是比较同龄人而言。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背后都有一群厉害的家长和一个合适的环境。
那么从“神童”问题中,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思维可能就是与生活、学习的环境有关。
举个例子,家长天天看电视,爷爷奶奶充上了天,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甲;从小被爷爷逼着、揍着背唐诗宋词,出去游玩,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写文章记录生活,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乙;父母都是律师,一有空就带着孩子聊案件,分析案情,教孩子怎么分辨真假证据,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丙;最后再来一个普遍的孩子丁,经常被父母拿出来到处比较。
这里的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们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我不说,看官也能了然于心。
今天不谈家庭教育,我们在说思维,以上的例子,就是在说,我们思维方式的基调,来自于原生的家庭,可贵的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我们有了学校这个地方,来帮助改变我们完善自己的思维。
孩子的思维比较单一,如果不单一,那背后的父母,可不简单。
成人之后,思维就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思维有一个产物——判断!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去做判断,那有种操控一切的感觉,或者有种看透本质的快感。
在说判断之前,我们来说另一个名词——经验。人只要活着,就有经历,有了经历就会产生经验,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未必每个人的经历,都会产生好的经验。
举个例子,一次东行的火车上,一个小姑娘要从拥挤的火车上下车,可是停车时间很短,人们纷纷伸出手帮她托举起来行李箱,方便她穿行在拥挤的人群里。就在要到车门的狭小夹道里,遇到了个不愿意帮忙的中年妇女,一时间,人人侧目,下车的女孩最终没下得了车。那个妇女说出了她的故事,她当初所有的好心都给了自己亲密的闺蜜,最终恰恰是闺蜜,害的她远离家乡。
看吧,经历是复杂的,谁知道能给人怎么样的经验,不确定的经历,给了人不确定的人格。
好了,下面,就是“经验”加上“判断”这一对组合,共同出场了。
不用我说,这就会产生数不清的情况,这就产生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这句话。当今社会的一个大课题,就是——人的个性与共性共同开发。我觉得是这样的。
这个课题,很难吗?
不难,甚至答案早就有了。孔子说,人,要“三省吾身”、“见贤思齐”……
可是,我们似乎都错误的打开了“判断”的使用方式,人们似乎更喜欢去对别人使用这个叫做“判断”的技能。
把自己的眼睛一味地放在他者身上,久而久之,容易学会的恰恰是——断章取义、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偏激固执,故步自封。简单说,就是见到了事情的一角,立刻就下了论断,然后对片面的看法,经过大胆假设来无限放大,最后东拉西扯,给自己的论断找足够的“论据”,借助发达的通讯网络,哗众取宠,博人眼球,最终除了自己很满意,风气带坏了。
我不反对大胆假设,可我更相信,大胆假设之后,还应该,也必须有一个“小心论证”。人是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的,因为你是个社会里的人。
判断对人,生活里很常见,父母见到了你周六早上,九、十点才起来,于是就给你下了睡懒觉、不作为、不勤奋的定论,再根据经验,告诉你:你这样,暴露出来你是个一事无成的人,你要改变。可是谁去管你只是想把当天的工作,留给自己一个完好的周末,所以熬了夜。
这例子不用举很多,生活里到处都是。
毕竟,连“不是你撞的人,你为什么要去扶他?”、“你老师不靠近我们家孩子,我家都摔倒了怎么能打到你。”这样的话都能被生活孕育出来,还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社会总有不足,所以需要改变。
生活里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有其“合理性”,不然,那件事就是超自然现象。
我们用思维去判断,这是好事,人类也就是有了它而不断进步。
善待判断,多反思反思自己,多包容包容别人。有时候你怎么确定,那个撞你的人,不是被别人推过来的倒霉蛋?
生活因为很复杂,所以需要我们包容,谁也不知道别人的生活里发生了什么,妄加指责好像没有一点好处,还伤人伤己。
有人不然,指责别人,很痛快!
可他搜肠刮肚找指责理由时,劳心劳神,又耗费了多少心神。
结尾奉送两句话,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