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政治家的屈原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楚辞·渔父》:
“子非三闾大夫欤?”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二)作为思想家的屈原
1.“美政”是屈原政治思想的核心
《离骚》: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居!
2.“选贤任能”是“美政”的具体措施之一
《离骚》: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九章·涉江》: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林薄:树木丛错)
3.关注“民生”是屈原“美政”理想的归宿
《离骚》: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九章·哀郢》: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4.以法治国
(1)吴起在楚变法:
《史记·吴起列传》:
“治国在德不在俭,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言于魏武候)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在楚)
(2)屈原变法:
《史记·屈原列传》: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
(3)屈原的法制思想
《九章·惜往日》: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昭:教育)
富国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嬉。
……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氾(泛)泭(桴)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以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三)作为哲学家的屈原
1.对宇宙起源的追问
《天问》:
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由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请问:
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够传授?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有什么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阴阳二气,渗合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2.对传统天道观(天命论)提出怀疑和批判
传统天命论:
“君权神授”“天惟时求民主”(《尚书·多方》)
屈原在《天问》中对古代圣贤、圣王进行了无情的讥刺。
《天问》:
a.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b.舜闵(忧虑)在家(家室,妻子)。
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