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次在一篇同样题目的内容里,有提到怎样去做选择。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大人做决定也很相似。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我会用同样的题目,破茧? 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的名字,那是不是更符合大众的理解和认知呢?那如果这个认知作为一个固定的框架束缚着我们,那大家看到这篇文章,可能就会真正的意会到我所说的破茧。
之前有一个朋友邀请我成为他们新项目的讲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直播平台,对于类似的工作我非常感兴趣也是非常擅长,给到的待遇也比较吸引人。我不假思索答应了。
首场项目介绍会议在10月7号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公司上海总部。地铁换成估计两个半小时,幸运的是节假日外牌限行放开,驾车预计一个多小时,还算方便。3号左右,被通知活动改到了8号。
8号是全国人民收假上班的时间,而且上海的交通管控也恢复了,无论是乘坐地铁或者是驾车都会是一个比较远的过程。刚刚收到改时间通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哇,8号会有困难呢。朋友回说,这是你的选择。如果你对项目感兴趣的话,多远你都会来。我改这个时间就是考验你们。
忽然有种被堵住的感觉。话很粗糙,但是道理没有错,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方向,有些代价是要付出的。我不再抱怨。
昨天拜访了一位公司负责人,相谈甚欢,对接下来的合作很有期待。因为负责人在上海停留时间比较短,8号下午是可以安排的。一个是非常有希望的合作,一个是随意更改时间的新项目和负责人。
我发信息给负责人,说明日的项目介绍活动参加不了,时间一改遇到了冲突。本来想说,这次机会无奈错过,接下来要好好链接,争取早日进入状态,接下培训的任务。
朋友说,这是缘分,不能去我就把你从群里踢出来。朋友话音刚落,我就知道自己的选择了,如果说在说话前我还有一些摇摆和内疚,现在只剩下愤怒了。
朋友邀请我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很多人排队,我只邀请你,觉得你比他们更胜任。因为这份赏识和鼓励,我答应了。这些改时间为了考验,我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决,没有帮到我分析利弊而是直接把我推开。虽说是给我机会,其实只有跟随朋友的机会,并不是我个人的,我有选择权的选择。
错过第一个活动,如果就觉得不适合合作,作为职场选人的考虑,稍微有些偏颇。如果不是为了客户,也许还有因为家庭的缘故。
这样的合作机会,我直接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