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羁绊,构成了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的概念在前几年的心理学领域非常火,也时常会有“父母皆祸害”的疯狂讨论。我无法简单持有这种观点,只能根据自己的经历浅浅说说。如果你还是深陷怨念愤怒的心理中,也没关系,不妨先静下心看看接下来跟你说的故事,我也会陪着你慢慢心平静气下来,毕竟要面对自己生活的,永远是自己。
关系是人与人的联结,无论什么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对待,就会收获不同的认知与回应。谁的心没有受过伤呢?那些伤,又总有一些是来自父母创造的。我们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时候,应该也是如此吧~
小时候质问过妈妈: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凶,你为什么不爱我?妈妈总说我和姐姐不一样,所以教育方式不同。而面对爸爸,我喜欢给洋娃娃做衣服、喜欢可爱的玩具都属于玩物丧志;偷偷藏在床下的“宝物”们,基本藏不过一天就被爸爸清理了。于是尚且没有判断能力的小远源,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又总觉得那些难过的情绪和那些为什么的质疑是不应该的。父母总是对的,不是吗?乖,才能被爱,对吗?五岁跳过学前班去上学,一无所知的小远源就那么摸索着前进着,那时她还不懂爱。
然后,我慢慢长大了,长大的过程看似平坦,却藏了许多许多沟壑,有的被我默默藏起来,有的就那么随着时间填平了。有过执念痴迷,于是得到很多泪;有过妥协放弃,于是得到很多痛。第一份工作就彻底离开父母,自己生活,走前三个人都在洒泪,我是害怕、妈妈是无助、爸爸是心疼。也正是因为这份人生中独立的起步,在不知不觉中我开启了认识自己是谁的道路。
直到去了上海,身心又添了一些伤,这些伤落在旧的伤痕上,还是有些痛的。不过人生嘛,总有起伏,事情也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只是一开始,人难免混沌。(你也一样,不用着急,当你能说出苦恼与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启程啦~)
就像前面说的,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的。虽然小远源的情绪时常会被父母忽略甚至抹掉,但是父母给她创造了稳定良好的环境,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感官敏感,对图书馆的气味非常喜欢。不停受着伤,不停打着问号,长大的我慢慢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和力量,而这份力量也是因为身边人不间断地爱。只是一开始,我看不到那些缠绕着我的爱,因为我被疼痛包围啦~(现在的你也正在被怒火包围哦)
从弗洛伊德那里,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会产生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和想法;从荣格那里,我知道了当时我的人格大致是怎样的;而直到现在,通过阿德勒,我明白我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喜欢自己真正喜欢的,只要我愿意,只要我选择。过往只是过往,它们雕刻了我,却无法束缚此时此刻以及以后的我。我的身心,总是掌握在成年后的自己身上。即便借口说他人阻拦了你,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做好面对自己的准备。
而能有这些认识,也是因为我的父母从小耳提面命的教育。为人处事要端正,知识改变命运,要善良要干净要冷静,遇事不怕事、没事也不找事,厚积薄发、不要急于一时的好坏……是爸爸引导我怎么思考字体结构,我可以凭着心情写出很多种字体,很快乐,也是爸爸在我工作的几年里,每天晚上九点准时给我电话,因为他怕我孤独;是妈妈尊重了我初三高中坚持学舞蹈的选择,我可以用身体的舞动表达内心,也是妈妈小时候请了画画老师来家里上课,我可以陷进大自然美好的色彩中安抚身心;小远源的确因为一些事情而有很多的疏离感、戒备心或者寂寞,那些事情也的确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一些行为与情绪造成的,无法挽回,这是肯定的。但无法挽回,能怎么办呢?当然是现在别让自己重走老路陷进去呀!成年人的自由,不就是为自己做选择,为自己去爱去努力吗?
时间平缓流逝,成年后的我回过头紧紧拥抱了小远源,告诉她没关系,告诉她她很好,她永远永远值得被爱,告诉她我们可以一起长大前进,不要害怕。通过画画、通过写字,我也终于看到了释怀的小远源。她在我的心里安然入睡,稳定健康,并且充满想象力,和爱。
然后,魔法发生了。数不清的祝福和温暖向我袭来,稳稳地包裹着我,像是一种温热的力量,也像是一层柔软的保护罩,推着我往前走。哇~原来爱如此柔软曼妙,呀,原来以前的自己是感受过这种柔软的,只是小远源不懂爱。长大真好,能被如此多的爱兜底,我又何其幸运!
再然后,带妈妈去看午夜场的电影,她的开心写在脸上,蹦蹦跳跳的样子实在可爱,听到她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我趁着黑夜偷偷哭了……对爸爸勾肩搭背,时常告诉他我很爱很爱他,也很感谢感谢他,他虽然不语,但我知道,他也超级无敌爱我,而且作为传统的山东汉子,他也不再那么激烈催婚,从他的经历来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改变。我一直在被爱,被好好爱着,也将持续被爱。爸爸妈妈脱离了爸爸妈妈的身份,我也很爱他们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周老师、马老师的样子。他们也是在混沌之中做了父母吧,却能冲破那份混沌去尽可能作为好的父母教育两个孩子,这,好难。
现在,我和老周讨论社会问题、工作问题,我和妈妈时常探讨世界观、人生观或者宗教,这些是他们擅长的,我也因此获益。我依旧不愿意花父母的钱,但也不会拒绝他们给我的红包了。今天也给爸爸妈妈发了个大红包,哈哈哈~
爱,是在关系中流动的,即便没法一天24小时保持同样的频率。睁开眼睛,擦擦心,你可以看得到的。看到爱之后,那些争吵抱怨就会被魔法吹散。你会有更多的机会转换思维,也会有更妥帖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会好的,并且会很好,别放弃哟~~
从与父母组建的家庭里长大,然后组建自己家,也许结不止一次婚才能让身心有个真正的家,也许养只宠物,也许养几个小朋友,也许独自生活,不要着急,慢慢来,你可以做好的,只要你想的话。
(其实有很多道理可以讲,也能拓展很多,但这次,就这样说说吧~从你的状态里,我看到了强烈的怨念、不确定的害怕以及你对被爱被尊重的渴望。退回去一点点,然后再去看待引发你情绪状态的,究竟是那件事、说你的父母,还是曾经让你不舒服的小事故呢?)
找朋友倾诉、找东西发泄,是可以的,不过最终,面对关系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