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与不同人打交道,发现许多人在引导情绪时会陷入误区:不从源头上化解情绪。
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太可经常对家人发脾气,发完脾气以后就后悔了,愧疚了。但下回,又控制不住发脾气。还经常因为对家人发脾气产生内在消耗。
凯奇是一家公司的主管,他对员工向来像对待家长的方式,与员工的感情也很不错。但之前因为员工A经常发脾气,并当众严厉批评该员工。他因此陷入内在消耗。
后来发现,这和长久形成的教育模式有一定关系。比如小王经常和孩子玩的时候,最后会发生打人的现象。家长引导的方式:“打人是不对的,乖孩子不能打人的,打人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经常打别人,以后就没人和你玩了。别人还可能会笑你的。去和别人说道歉。”这是我们很常见的做法。
这样的引导方式,完美地避开了情绪源头原因,是引发内在对抗的好帮手。
如果学会从源头上化解情绪,不会产生这么多内抗,逻辑会变得清晰。
当一个人潜意识会越来越清晰,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都会好很多。
逻辑清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他们能够运用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推理。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也认为“静能生慧”。如《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