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有一种焦虑,叫知识焦虑,关于知识焦虑了,知识付费席卷而来,各大v大佬网红小编都在告诉你,谁又站在时代的风口屌丝逆袭了,朋友圈又在背单词晒读书照了。。。

当年不如自己的同学现在混得人模人样了,所以我们开始焦虑,我们害怕被身边的人比下去,而知识付费大热正是抓住这样的心理。

于是,今天屯了思维课,明天买了互联网课程,报个英语班,再制定个阅读一年100本书计划吧,嗯~总算站在了时代前沿,终于离人生巅峰不远。

今年下半年,报了几门课程,但很快我就疲倦不堪,学了这么多课程,感觉学到了很多,当我想把文章写出来给别人看时,却发现,什么都能说一点,但什么都说不明白,看似很懂,其实真没那么懂,这就是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副作用,停留在浅层学习,知识积累深度不足。

单靠几本大牛的书,单靠几门知识付费live,还远远不够。《三天教你写爆款标题》《15天10w+》《教你30天涨薪50%》。。。

说难听点,这其实比的是谁更会取标题,谁的标题更能get到读者痛点。这时沉得下心来积累更为重要,系统化学习,好好沉淀。比如关于营销,那《定位》《引爆点》等等经典书是跑不掉了,阅读经典是因为要成为大师就是先理解大师的智慧,同时学习最新的知识,是因为知识折旧率太快了,需要保持敏锐的嗅觉。

花大量时间,系统深入的阅读,这样的时间空间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太奢侈,所以我还是要来说几个应对知识焦虑的方法,都是赤裸裸的金钱堆积起来的,哭

没有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就像平安夜里没有火柴的小女孩。。。

先学现阶段用得上的知识,加以运用实践。假设你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你渴望能学习演讲、 成为数据分析师 、拥有一份好工作。但是很明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当务之急。 那么学习规划职业发展 、写一份优秀简历 、学习面试技巧、学习职场礼仪等就是现阶段有用、能及时用得上的知识。在众多付费选择中,关于面试求职类课程就是选择的对象。

在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学会"聚焦" ,暂时先砍掉学演讲、数据分析这些现阶段用不上的技能 。因为得到的知识,永远都只有在找到了某些“致用”式的场景和出口,将其加以应用之后,它才能真正给你带来价值,或者说价值才能被最大化。

不比认知范围差太远。想起小时候看书,超越年龄的书往往使我一头雾水,前不久偶然翻阅,才领悟其中的道理。《金瓶梅》在初中生眼里大多是一本阅读版动作片,有一定人生阅历的沉淀的人才懂其中的妙处,当学习的知识超出认知范围太多时,一方面很长一段时光都用不上, 另一方面当时很难领会其中的价值,就好比一个5岁的小朋友,看不懂《百年孤独》的价值一样,因为他的社会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思维深度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现在看不懂的,都会积累起来,总会有恍然大悟的一天,其实,你能读懂的书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去看一本,不知哪天,才能明白其中价值的书?所以,当知识超出认知范围太多,不妨等一等,慢慢地,当认知差距变成,努力点,能看懂时,事半功倍。

判断知识来源是否可靠,学会过滤知识。焦虑感的增长,与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成正比,我们难以分辨,这些知识是否可靠与优质。

知识来源分四种:一手知识、二手知识、三手知识、 四手知识。

经过大量研究后发表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这些属于知识的源头,权威性最高,属于一手知识。

作者根据论文观点全面客观的转述,有清晰证据和出处。如维基百科,某领域权威人士的演讲,属于二手信息。

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比如写《异类》一书的作者当时读了埃里克森等人发表的一篇关于刻意练习的论文 ,随后写了《异类》,然而只抓取出来一个“1万小时定律” 的观点,却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传递不全面的信息,容易造成知识误解,属于三手信息。

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鸡汤就是个代表,属于四手信息。

知识爆炸时代,优先选择客观、全面、有理有据的一、二手信息不失为有效过滤低质量内容,减小信息量的方法。

然而一二手信息很多是专业的术语,注重严谨性,对吃瓜群众来说,有一定的读取难度,在这种虐待之下,大量的快餐阅读出现了,如公众号文章、快餐书等,快餐阅读虽然很爽,但还是有很多没营养忽悠人的信息啊,怎么破?

很简单,去了解传递知识的人在该领域的成就,是否有足够的发言权,是否正儿八经干过这事。

前阵子我想买一本关于文案写作的书,然而市面上的文案书太多了,学不过来不说,而且低质量内容很多,这时怎么过滤呢?

首先,把文案界牛轰轰的大牛都列出来,找到他们写的文案、文案的观点、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等,以此来判断权威性,最后找到了通过写文案给企业业绩带来倍数增长的某大牛,同时关注了他的知乎文案专栏,内容也是相当优质,其次还通过豆瓣 、网页上的书评了解到这本书确实评价不错, 所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足以证明他在这个领域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 于是果断购买他的书籍。

最后,如果你觉得知识不便宜,那你试试无知的代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743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2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28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85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1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60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19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0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36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1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7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27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顾客为什么购买》读书笔记 第一章: 一门科学的诞生 购物学是一门随着随实践逐步创建起来的学科,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
    凤凰涅磐0阅读 2,274评论 0 10
  • 一 关闭朋友圈的事 我向我的好闺蜜说:我要关闭朋友圈,至少半年,在这期间不去触碰任何事情、任何人,闺蜜就说:可以,...
    3e81098bf2ef阅读 224评论 0 1
  • 这节中提到一个日本传统民间故事~《一寸法师》: 很久以前有一位夫妇生了一个拇指大的孩子,这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却怎么...
    陈杉杉阅读 200评论 0 0
  • 咏徐渭 吾家文长徐青藤,一生落魄长蹭蹬。 笔底明珠无处卖,欲游日边梦落空。 归来诗酒多淋漓,笑傲沧洲志如虹。 山阴...
    徐不二阅读 525评论 1 1
  • 早上看了看之前的文章真的是啰嗦一大堆,感觉到现在的进步,时间真的是让我们越来越沉淀出智慧和自信,我喜欢现...
    君君成长日记阅读 351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