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盼望着放假,盼望着假期能长点儿,再长点儿。
可是,假期最长总还是有个度。时间一到,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我想问一下,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你放松了吗?开心了吗?
我觉得,跟家人、朋友团聚了,再怎么不开心,那也很值。
这是放假,我们其中的一个任务清单,陪陪家人,给家人唠唠嗑,聊聊天气,说说八卦等,是一种放松。
假期的魅力,就是在这段空白时间里,我们根据自己的本来面貌,去勾勒出想要的假期的样子。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人生假期的状态也各不同。
学生时代的我们,假期免不了要和各种作业任务交战,但总有完成的那一刻。任务完成后,小孩子的天性就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疯狂玩耍,各种冒险活动也从脑海中冒出来,并付诸实施。
长大后,假期就变成了短暂的轻松一刻,恨不得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玩它个尽兴!
这一时期,我们最常做的事是旅游。邀上三五知己,拿上仅有的省下来的口粮的钱,开始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希望遇到危险,幻想着我带着光芒出现在危险的现场,来拯救银河系,或者英雄救美,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英雄。
然而我们进入婚育,同时面临陪伴孩子、陪伴父母、处理社会交往关系、个人发展的多重课题时,假期的安排往往就显得复杂了许多。
我们要陪父母和孩子,给另一伴当安慰剂出气筒,我们的时间被分割成了无数块,唯独没有自己的一点私人时间与空间。
我们时常感叹:放假了,要陪孩子,照顾父母,这比上班还累啊!
分析这种繁忙的根本,它来自于“时间表”的多重叠加:原来我们只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一张时间表,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时间表也会叠加到我们的表上。
与此同时,家里还有其他成员的时间表因为有不明确而诞生的随机任务。例如,突然孩子生病了,你就得撇下其他所有的事,送他去医院。当我们的时间被更多的事项占据,也就相当于原本应该留给自己的时间减少了,自己能用的时间所剩无几了。
对于我们而言,放假意味着从紧张的日程中解脱出来,是全身心放松的绝佳机会。
抛开了工作的压力和学业的负担,尽情地享受宁静与闲适。
在假期里,至少能够睡个自然醒,不再被闹钟催促。
可以悠闲地坐在窗前,沐浴着阳光,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让思绪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
或者与亲朋好友相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亲情与友情的温暖。
还可以选择去旅行,领略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放松身心,让心灵得到滋养。这样的放假时光,无疑是充满愉悦和轻松的。
然而,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放假却可能意味着更加忙碌和疲惫。
要给忙了很长时间工作的孩子准备一桌好饭,帮忙带带下一代,好像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事情。
或许假期还没过完,就开始盼望着假期快点儿结束,快点儿回自己家。
还有些人,在假期中,可能要忙于各种社交应酬,穿梭于一场又一场的聚会。虽然表面上热闹,但内心却感到疲惫不堪。
还有些人会把假期当成是追赶进度、提升自我的时间。
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给自己安排满满的学习任务,试图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的突破,结果却让自己身心俱疲。
此外,家庭琐事、家务劳动等也可能在假期中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原本期待的休息时间变得紧张而劳累。
放假究竟是放松还是更累,其实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和安排。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假期,平衡好休息与活动、娱乐与学习,那么放假就能成为我们恢复精力、充实自我的美好时光。
但如果不能妥善安排,盲目地追求忙碌或者过度放纵,放假可能就无法达到我们期望中的放松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盼望着假期,盼望着能放松一下。
我会选择独处一室,看书、写字、作画等,享受我难得的美好时光。
然而,家务活占据了我大部分假期,难免有点不甘心。
想方设法“延长”独处时间,早起晚睡。早起阅读与写作,插缝干点自己想干的事。这样也挺好,也很充实。
让我们学会智慧地对待放假,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加油站,而非压力源。
让我们在放松与成长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个春节你放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