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80(七月第四周)
读书笔记80--《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19年6月22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75分
张展晖
自己一度是一个210斤的胖子,那时常会感到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精力疲惫。从15年开始跑马拉松,一年体重下降了70斤,精力明显提升。但都是自己摸索,没有系统学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走了很多弯路,也受过伤、忍过痛。笔者是国内最牛的健身教练之一,这本将他的音频课及教程梳理总结,如果你想掌控你的精力、掌控你的人生,那此书当值得一读。
减脂不仅是你在和身上的脂肪过不去,也是和自己的一种心理战,是与自己的惰性、贪婪以及愚昧作战,大多数时候让我们中途放弃的绝不是体力而是心理。一个人越朴素简单,就说明他越自信,也越容易成功,一个人表现出来花里胡哨的东西越多,就越没有干货。
一、精力管理
如何实现精力管理?精力管理不是通过某项单一行为来实现的,而是由各部分因素组成的系统来完成管理的。运动为精力赋能,可以提高精力系统的使用效率,让精力运转通畅、灵活;饮食是精力原料的生化入口;恢复活动可修复精力的系统性损耗,让系统保持流畅;而心态和认知是精力边界划定的管理者,是精力管理的核心力量和出发点。
二、精力运动
跑步的落地之时,第一前脚掌着地;第二跑步时膝盖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最后要提高步频的速度,建议是180次每分钟。步频就是两脚落地交替的速度,双脚离地的时间越长,落地时造成的冲击力越大,所以步频越快,落地时造成的冲击力也就越小。
岔气的学名是“膈肌痉挛”,是肌肉的问题。岔气就是膈肌引起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没有进行充分热身,就开始运动的情况下。
正确的运动顺序是泡沫轴放松—动态伸展—运动—静态伸展。
避免受伤的柔韧性训练。用泡沫轴放松肌肉。运动最常见的损伤是抽筋。原先的理论认为抽筋是缺钙,但是近来的研究认为是筋膜结节,通俗理解就是肌肉像绳子一样打结。因此,避免抽筋、结节的方法是在运动前和运动后都用泡沫轴进行放松,通过外力压力来「解结」。泡沫轴放松的要点是在微痛的部位滚动,不必追求鬼哭狼嚎。正确的泡沫轴放松技巧有两种:
1. 静态放松方法:泡沫轴在需要放松的肌肉上滚动,找到最敏感痛点,停留30~60s,知道疼痛减少50%,再换下一处。
2. 动态放松方法:将需要放松的肌肉在泡沫轴上,用自身体重滚动10~15次。
三、精力饮食
三分练七分吃,对于减肥来说,吃远比锻炼来得重要。常见的两个误区,一个是狂练狂吃,一个是节食。
如果每天跑步时间为半小时,那消耗的卡路里也就相当于一小罐可乐的热量。
玉米一根消耗对应的距离——2.38公里;
汉堡一个消耗对应的距离——4.05公里;
薯条一份消耗对应的距离——5.97公里;
苹果一个消耗对应的距离——0.89公里;
薯片一包消耗对应的距离——10.47公里;
啤酒一瓶消耗对应的距离——2.88公里。
人体每消耗一克蛋白质,同步消耗约0.7克水分,体重就会减少1.7克。而消耗一克糖,可减少4克体重。
节食是另一大误区。一个日本男性以自身实验一周断食,只喝水。7天后体重从64kg减少到56.35kg,减少了7.65kg。但是这7.65kg里只有不到1kg是脂肪,其余400g是糖、200g是蛋白质,剩下的全是水。因此,断食只是减少水分,并且减少蛋白质,而蛋白质与免疫、肌肉等高度相关。因此,节食的根本是吃自己的肌肉,损害身体。并且,由于减少的都是水,因此一旦恢复正常饮食,水分回复,体重立刻反弹,甚至由于回复的比例与损耗比例不同,体重反而会升高。
饮食的要点是什么呢?避免三高,即高油、高糖、高热量。
我们的饱腹感是从胃部传达到大脑是需要时间的,吃饭时所以要放慢速度。这个传达时间大约为20分钟。
如果每周规律运动三次的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是每千克体重1.4克,不运动的人群最低是0.8克,比久坐不动的人群需求的肉蛋奶类几乎翻了一倍,这是正常的需求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运动后的身体恢复能力会随之变差。一个鸡蛋含有6克左右的蛋白质。
每天摄入的油脂总量,保持在每千克体重一克以内。如果希望自己身体里的体脂减少,那每天的摄入量是每千克体重0.8克。每千克0.6克是每天脂肪摄入的下限,不可以低于这个数量。
如何进行饮食管理才能做到精力充沛?要保证精力充沛,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管理我们的日常饮食。
1、碳水化合物:摄入要适量,摄入过多,会造成脂肪的堆积,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摄入过少,无法为身体正常的运转提供足够的糖分。尽量摄入优质脂肪,避开劣质脂肪。
2、蛋白质: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比如牛奶、肉、鸡蛋、豆类等,这些才是我们的优质燃料。
3、脂肪:尽量摄入优质脂肪,比如三文鱼、金枪鱼、鱼油、核桃、亚麻仁油、芝麻油等;避免劣质脂肪也就是反式脂肪酸。如果在食物的营养表中,脂肪一栏看到有反式脂肪酸,建议不要购买。脂肪酸的摄入标准,不在于优劣,而在于平衡。
4、维生素: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各类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平均维生素含量、种类丰富,无法摄入足量的绿叶蔬菜,也可以选择维生素片剂做补充。
5、水: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少于每千克体重30毫升,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
四、精力恢复
走走停停才跑得好人生这场马拉松。
充分休息+高效工作=活出想要的人生。
1942年美国人平均每天睡7.9个小时,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了6.8个小时。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个小时,失眠人群多达22%,其中2.3%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
打盹儿和午睡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保持浅睡睡眠状态,才能快速清理内存、重启的效果,哪怕只是闭着眼睛养养神也可以。如果超过30分钟就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是被叫醒,反而会引起反应力、判断力的下降,就失去了帮助精力重启的作用。
深呼吸,是一个随时使用的放松方式,连续做15次深呼吸,可以有效的放松。
身处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我们在每个瞬间都要面对大脑中涌现的亿万个念头,面对周遭围绕的爆炸性信息,有些精力充沛的人会让这些信息和念头自行消融,放走的就完全抛在身后,不再对自己造成任何影响。而有些人让身心成为一个容器,把这些纷纷扰扰都留下成为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变得保守而沉重。
留存哪些信息?放走哪些信息?看起来是无意识的选择,实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困扰,而冥想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处理这种困扰,做到有舍有得、了无牵挂,类似于佛学中讲的“活在当下”。
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是负责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的关键区域。长期进行冥想训练的人,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灰质增加度较高。简单冥想法:
第一步,找到一处安静的不受打扰的地方盘腿坐下。
第二步,闭上眼睛,全身精力专注于呼吸,双手自然的放在两个膝盖上。
第三步,用腹部呼吸,深深吸气,腹部内收。
第四步,吸到最大,屏气。
第五步,缓缓呼气,还是腹式呼吸,腹部放松。
第六步,呼出全部,屏气。
如果在冥想的过程中,大脑冒出别的想法,不用刻意回避,承认这个想法,然后把它放走,意识始终关注的是呼吸。
休息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充分休息是人生得以正常继续的必需环节,但是很多人对正确休息方式存在误解。正确的休息方式应该是充足的睡眠、冥想、筋膜放松等缓解疲劳、补充精力的方式,而不是继续消耗精力的方式。自己要分清休息与消耗的构成,继续抛弃朋友圈等消耗精力的方式,继续深入学习冥想等休息方式。
面对纷杂的环境,我们要专注,越专注、越轻松。我们可以轻松的从头背出26个英文字母,或者从1数到26,但尝试按照a1,B2,C3,d4……这样的顺序背诵,就会发现难度增加很多,因为两个任务很难有效并行,这也是专注的力量。如婴儿一般安心专注,吃干净的食物,做规律的运动,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找回初心,保持专注。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