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同学刚开始可能还看不出彼此人生的差别,几年之后,有人已安稳安家,有人还在奋斗拼搏,有人已规划好人生,有人还在岔路口迷茫挣扎。都说一方水土养不出两种人,到底是什么使大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呢?我觉得是思维战略。
人生的战略思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思维是哪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赋予的。我周围教师家庭的孩子多,那大多数就是以读书为唯一奥义。读书是为什么,读完之后做什么,读书的机会成本有多高,这是他们思维的盲区。总之读书就是好的,尽可能去最顶尖的大学,读到最高学历为止。
偶有接触经商家庭的孩子,那就是看到商机就卯足劲往里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一个商机,如果被这样的同学听到,他们会立马开动,搜资料、找人聊天,看看有没有可能利用一下;如果被教师家庭的孩子听到,他们的内心毫无波澜。前者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就是个战五渣。
具有安逸思维的同学会选择一个清闲的工作,回乡或者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早早娶妻嫁人,岁月静好。平时与三两好友聚聚,或者在家陪陪家人看看剧,生活得过且过,也不会去想要去提升自己什么。
而具有独立思维的同学大概率会卯足劲往上走,房贷再多也敢扛,去工作强度大、环境复杂的地方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在他们眼里考证、有效社交才是正经事,一般具有这种思维的同学都会清楚自己要什么,每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慢慢的与那些安逸于原地的同学拉开的距离就大了。
追求岁月静好的,和追求职业成功的,三年后的差距能有多大?打个比方,前者同学聚会拖家带口前来,聊的是护肤、海淘、育儿经,看到他们我觉得已经能看到一辈子的尽头。后者同学聚会会找以后对他职业发展有可能有帮助的老同学套套近乎,不太参与育儿经组讨论,能明显看出来他们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层级,而且后劲无穷。
所以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如果你发现往日的同学们变了样子,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都已经完全跟读书时判若两人时,不必过于惊讶。当年都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就算有什么不同也不会很明显,但等到大学毕业真正走向社会后,每个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便开始影响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三五年的时间,就足以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人觉得别人怎么变化那么大?原本的思维就不同,走的路不一样,变化自然大了。
退而求其次的,希望能生活得轻松一点的,从战略上就出了错,他们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不轻松。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多快好省建设自己的,很快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