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湘帘半卷书,长痴曹公遗世珠。
借得梨蕊三分白,画下白狐一缕魂。
——青令仪
【闲言】一直以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所留下的诸多精华很多未被我辈重视,反成日韩等国的国粹。考古是发掘历史趣味的一条路径,本书以此为切入点,写成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已完结,将不断修改后逐章在简书发布。
兆青是剑桥大学建筑学系的研究生,她的建筑史学老师Matthew刚刚因为涉入研究课题经费的问题被学校暂时停了职,Matthew教他的学生最后一次在研究室做完课题讨论,然后开始收拾他的东西。兆青看到他特别仔细的从墙上取下来一幅油画,用麻布包好,妥妥的放在箱子里。
兆青说,“老师不会再回来了吗?为什么要把画也带走?”
Matthew咬着嘴唇,无奈说,“天知道,但这幅画对我很重要!”
兆青记得这幅画的大概内容,一幅关于瓷器的油画,背景里的色彩隐隐约约,但分别能辨识出来是中式家私的木质建筑元素。她便来了兴致,好奇的问老师:“老师喜欢中国的瓷器?”
Matthew摊手,耸了耸肩,“不,我喜欢的不是瓷器,而是这幅画背后的意义!”
兆青更加好奇,“老师方便讲一讲吗?瓷器起源于我的祖国,老师说这是一幅有故事的画,我就更加有兴趣听一听了!”
“Qing!”Matthew老师经常这么叫她,“如果你真的有兴趣,我们一起喝下午茶,顺便聊一聊,关于它”他指了指已经稳稳的睡在箱子里的画。
夕阳暖暖的照在窗户上,窗户上露出白色的几朵玉兰花。Matthew慢悠悠的从茶水间取出一套瓷杯,冲好茶,立刻勾起唇角,“请,这是应该英国最好喝的伯爵茶!”
兆青见一个精致的白瓷盏里茶汤红而不艳,配着茶香中淡淡佛手柑的味道,是极其惬意的一个下午,一手端起来,在鼻尖嗅了嗅,“佛手柑的味道沁人心鼻,好香的红茶,当然,这套瓷杯也很精致,完美极了!”
很显然Matthew对她的评价非常满意,嘬了一口茶,得意的说,“这是我最爱的瓷杯,可不是普通的白瓷哦!”
兆青心里笑着这位老师,典型的英式气质,追求完美,仪式感太强,表面礼貌的问,“莫不是来自中国的瓷器?”
Matthew瞪大眼睛,“哦,天!你真是聪明极了,我喜欢中国元素,这个瓷器和中国有一点点关系,但说不清是不是源自于中国,这是骨瓷,比白瓷更加精致。”
兆青听说来自母国,细细看时,果然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竖起一个大拇指,“非常完美!”“老师研究建筑史学难道和考古也有关系吗?”
Matthew被她逗乐了,哈哈大笑,“Qing,你真是个中国式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固然重要,但爱好也很关键,二者不矛盾,我不明白,你们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一直盯着考试、专业,难道专业之外的东西就不关注了吗?”
兆青被他又说中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这样的,我也无奈咯!”
Matthew非常惋惜的耸了耸肩,“我的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研究考古的,对瓷器非常有研究,他说虽然现在都说骨瓷这种很美丽的瓷器是英国人发明的,其实他从一些资料上发现,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骨瓷,只是没有文字资料,这幅画——”他指着身后的箱子,“就是他老人家留下来的,从教会的档案资料里发现的。”Matthew侃侃而谈。
那个下午,兆青终于补了自己的盲区。
瓷器起于中国,在17世纪逐渐传向欧洲各国,随着瓷器的传播,中国的红茶也逐渐被欧洲人接受,欧洲人以中国红茶为基础,加上佛手柑熏制而成,因此伯爵茶在红茶之外有了它独特的芳香。随着茶叶的盛行,讲究的英国人开始研究瓷器,终于在1794年,英国宣布骨瓷问世,即在中国瓷器的基础上,加入牛、羊等食草动物骨灰而得名。
而后,英国的皇室、美国中上层人士饮茶,多用骨瓷杯,两百多年来备受英国皇室的青睐,伊丽莎白王太后、查尔斯王子、戴安娜王妃都是其尊贵客人。
兆青十分不解,“你们英国人也真的奇怪,怎么会想到在陶瓷中加入动物骨灰呢!”
Matthew饶有深意的挑了挑自己灵动的眉毛,“据我的老师研究,这个灵感最初并非来自英国的动物骨灰,而是你们中国,陶瓷中加入的是一位女子的骨灰!”
“什么?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兆青不可置信的椅子上站起来。
“老师从教会的档案资料里发现,在18世纪,你们大清朝的王室,有位王爷为了纪念一位女子,在她死后,把她的骨灰融入陶瓷,制成一个纪念品,长期放在他的身边,王爷死后,这个纪念品到了英国传教士的手里。大清朝当时的皇帝,十分讨厌传教士向百姓传授耶稣及其信教,于是把所有的传教士都赶回国。这个纪念品就随传教士回到了英国!后来半个多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研制出了骨瓷。”
兆青摇头,轻蔑笑着,“凡是传说的,基本都是胡编乱造的。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既然是爱人,更加讲究“生要同寝,死要同穴”,一定要合葬的,怎么会把她的骨灰和陶瓷在一起烧制,而且骨灰放在身边,简直是惊悚片!”
Matthew见她完全不信,也不努力说服她,“你可以不信,但我的老师终身都在研究考古,他所掌握的证据不仅仅是我所讲的这些!”
“那你的老师呢,我倒想看看他的研究成果呢!”
Matthew遗憾说道,“老师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在一次考古的路上,车子翻入悬崖,车上的专家无一人生还!”
“对不起!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兆青似乎被这位专家的敬业精神打动了,突然想起他的画,“你老师留下这幅画做什么呢?”
“老师一生有很多收藏,据说这个用女人骨制作出来的骨瓷在英国瓷器收藏家当中非常受欢迎,老师一直想找到它的下落,收集了打量的史料记载,不过都是碎片式的。”
兆青再仔细端详那副骨瓷杯,仿佛多看一眼,她骨子里蕴含的贵族气质就在不经意间典雅之至表露无遗,它似乎不仅仅是欧洲贵族餐桌上大放异彩的娇骨,而是蕴藏着一种情怀!。后来她翻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英国骨瓷于1794年宣布问世,而这期间正是乾隆年间,那么传教士被遣回国,当是雍正朝。于是她在某个深夜拨通了Matthew的电话,“老师,我想看看你那位恩师相关的著作记载!”
一切在Matthew的意料之外,不过他遗憾的告诉她,“老师的工作室已经由他的侄女管理,目前这位管理人正在海外度假,暂且不能回来。”快要挂电话了,他又突然想到了别的,“查令街上有很多古老的书店,老师的部分著作在那里,你可以找一找,不过,我不确保是不是一定能够找得到。”
兆青略有遗憾,不过还是谢谢他,最后又问,“你可以把那个油画拍个照片发给我吗?”
不一会儿,facebook接到了Matthew传来的照片。她才看清楚,这幅油画的内容,是一只猫或者狐狸,又或者狗熊。
兆青接下来用余下俩年的时间逛查令十字街的二手书店。和国内的书店不同,书店里确实有很多生僻的书籍,有的尚未开封,有的绢帛装帧。她在一本《BoneChina》前停下了脚步,书里有关于这件骨瓷的各种画作,有老先生摘录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皇帝》一书中的部分记载。
老先生将这个关于骨瓷的故事大概写了下来,这个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是大清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和一位来自蒙古族的女子之间的事。
故事在大清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一页,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更不是轰轰烈烈的金屋藏娇、英雄为美折腰;它是生活在18世纪一位平凡女子被动接受着封建社会赐予的各种恩荣和摧残;它是一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女子一生随波逐流的写照。在那个时代,爱情是植根于时代荒漠上的一株植物,想拥有分毫,可能粉身碎骨都得不到。
兆青合上书,望着窗外大雨蔓延的街口,泡在水里的车辆和行人,被大雨漫过屋顶的房屋,悬浮在水里的杂物,还有岸上历经苍凉后的人们。她突然意识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欧洲,每个人都在执拗地活着,也许并不因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因为所谓的幸福,只是一种简单的妥协,妥协之后的苟且而已。
世界,无论是盛夏光年,还是苍茫落日,都潜藏着深沉而浑厚的际遇,许是短暂的幸福,许是长长的痛苦,许是寂寂的落寞,许是执着的找寻,总之,像每一个路过的收费站,不期然的质问着你的生命一些东西。
举世的洪涝,于这段在英国留学的时光,就像繁华过后的落寞;像热闹的喜宴中,借口在洗手间背靠着墙的主人的独自叹息;像月台送别时隆隆列车过后徒留的白烟和无字的念白。
兆青通过facebook陆续发表过一些关于这段故事的文字,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甚至在email中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女孩的信,只是一篇文章,内容是这样写的:
《与卿十年》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披星戴月,陪你赈灾筹粮;
风餐露宿,陪你厉兵秣马;
简衣陋食,替你十年圈禁;
凄风苦雨,伴你醉卧沙场……
醒时梦中
谈笑之间,调山侃海,坐拥荣华,心系天下
十年圈禁,锋芒尽收,鞠躬尽瘁,为民奔命
梦中惊醒
你驰骋疆场,血染战袍;
你圆睁双目,愤怒难当;
你怀柔天下,泪湿衣襟;
你咳生凄厉,肝肠寸断;
你古北口练兵,如风鼓雷动;
收复锐健营,稳定朝局,雷轰电掣;
追讨国库欠款,清理亏困,皇子难当;
手足情深,立马横刀,不遗余力;
西风狄芦,平烟寒漠,踏遍万里河山,一生情牵。
……
今夜良宵,月明似镜,何以寄情,满目皆泪。
良人,你让我情归何处?此刻,你又置身在哪一方凉夜里?
历史如烟远去,一些人和一些事,却被人久久铭记。于是,她毕业后决定回到中国。
多年以后,兆青已是设计研究所的骨干。某一年,选了最寒冷的一日陪母亲去了寒山寺祈福。求福的人熙熙攘攘,兆青是无神论者,心里想着,菩萨真忙,管人升官发财,祛病消灾,还得当月老管天下姻缘。出口处是法物流通处,不过一些佩戴的挂件、手珠、佛像、菩萨像等,寺院说是开光的物品,不过是骗取信众而已。
她在里头无聊的逛着,发现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些古董,一对鎏金护甲不知道真假,看着还熠熠发光,一柄如意,墨绿生辉。她翻着翻着,翻出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是一个白玉的摆件,形似狐狸模样。拿在手里端详许久,自言自语着,“玉质的白狐,真漂亮。”
一旁的僧人淡淡道,“施主所言差矣,是瓷似玉。”
她顿时想起剑桥时Matthew恩师留下的那副画,恍然了悟,“找到了,找到了!”
兆青买下那个瓷白狐,依僧人的话去找寺里的老和尚。老和尚道念了一遍“阿弥陀佛!”转而又道,“玉白狐是有些记载,但老衲不敢妄言,外头的这些物件怎么可能是三百年多年留下的。这位王爷去世的时候,寒山寺的老僧或参与了超度念经,也或者是参与了超度的和尚最后来到了寒山寺,总之,寺里的《寒寺书录》上有这样的记载,后来人们也据此有个各种传说,商家便为了赚钱做了这样的法物。
老和尚坐在莲花榻上,静静为兆青讲起了玉白狐的故事。玉白狐的故事,从1704甲申年开始:
……
【下一回预告】第一回 降福瑞草原遇大雪,梦白狐宝音喜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