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满篇魏晋风度,高雅气息,勿须多言。只说临摹之前要清楚的是,此作是书圣王羲之在文人雅聚,饮酒微醉的情形下书写的,而且是作文的草稿,说明当时是处在一种完全放松的书写状态之中,所书之作,全无一丝一毫的刻意之笔,应是王羲之核心笔法和深厚功力的自然流露!因此,只能从贴近王羲之当时之放松状态入手,学习和使用当时所运用之笔法,了解掌握其字法章法动作习惯等等。至于是不是使用鼠须笔蚕茧纸,那不是此处交流的内容。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运用是魏晋加自创笔法。勾连跳跃之形,绞转翻动之势,代表着其棱侧起伏之道法。王羲之笔法是以其内部运动的丰富性来实现的。特征就在于,将指腕的多维运动转化为笔毫的多维运动。以多元微妙的笔毫运动,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字迹。所以我们在临写《兰亭集序》时,要按王羲之的特点运指运腕,运笔中侧锋并用,以绞转切翻棱侧起伏笔法为主。
《兰亭集序》结字优美更不须多论。只说其字内字外,连断曲直,用笔老辣。牵丝映带,纤毫毕现 。这种点曳之功,勾连之势,裁成之妙,证明王羲之心中眼中自有方寸,是学习中要用心觉悟的。另外,笔法决定字法,字美亦来自于笔法,无意佳乃佳。从《兰亭集序》中可见,往往在自如发挥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得意之笔,笔法的精妙带来了意外惊喜。
当谈到《兰亭集序》中的漂亮的“牵丝映带”时,如认为须故意为之,靠其助力结字,就有刻意之嫌。应知那些纤细如丝的美丽曲线只是王羲之优秀笔法奢侈的副产品。如果照猫画虎,只能画蛇添足!
在学习中要注意不能神化了某些本来是自然的东西。比如《兰亭集序》中出现大量的“之”,写法不同,就不能说成是王羲之刻意而为之。“之”字的姿态各异,多是随遇而定,即兴发挥所致,更可知王羲之胸中自有成竹之章法奥妙 。
另外要说的是,古人在书写时肯定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 《兰亭集序》的靠下部分明显因纸幅不够而产生的紧促之感。这其实都不是书者本意,从章法上本不必学之,要学也只学其临变不惊的处理问题能力 。所以我们在临写时要先弄明白,哪里是其淋漓发挥的 ,哪里是酒意潦草的 ,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好找到感觉。要学就学真本事,古人潦草莫当真!
注:本文所附图片均为作者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