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小悟
从小,耳边总萦绕着这样的话,句型总是一样的,只是每个阶段的内容会有变化,那个“谁谁谁“不只是一个人。试着回忆这样一个画面:
上学时期,你看人那谁谁谁,学习怎么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呢。
工作时期,你看人那谁谁谁,怎么就能找那么好的工作,你也得像他那样。
催婚时期,你看那谁谁谁都结婚了,你还不赶紧的。
... ... ... ...
孩子的人生,总是在父母的比照中划定了路线,没有人问孩子到底是学习、工作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学习遇到的瓶颈在哪里,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是不是有不开心的事情?这个工作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交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是你真的钟意的吗?
总之,你做的不好就是你不努力,他们只关心外在的评价和结果,你的心声都只是不努力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倾听。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和父母讲那些苦衷,习惯自己摸索,习惯依靠自己。
这些都源于父母心底对孩子深深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可以独立做好一件事情,你总需要有个榜样,你需要和别人一样,或者复制别人的路线才可以成功。
这份深深的不信任,来自于父母觉得自己永远是父母,孩子永远是孩子,我生养了你,我的一切都是对的,我的经验也是对的,只有我指导你的份儿,没有倾听孩子的可能。
这样的角色定性,让父母永远只能是父母,孩子永远只能是孩子,父母不愿意倾听和相信,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长大成人。
而这种分歧会在进入婚姻、家庭后被无限的放大:
一开始,自由恋爱,选择嫁给爱情时,一定是认真的,也是寄予了美好的希望,里面当然也藏着那个想要成为的自己。
当进入婚姻,进入一个封闭相对安全的圈子,会不知不觉地去复制自己小时候父母的样子,即使这其中有不喜欢的部分,还是会不自觉的就像爸妈一样吵架,像妈妈指责爸爸一样指责自己的丈夫,像爸爸对待妈妈一样对待自己的妻子,不喜欢妈妈总是让别人看着她的脸色,却总是要求丈夫或妻子要时刻看懂自己的脸色。
当有了宝贝,还是会像父母那样,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凡事以“我都是为你好”的理由让孩子洗耳恭听,也会把孩子和周围的宝贝进行比较,陷入深深的焦虑。‘
最后的最后,把这种不信任和控制继续循环下去,在琐碎中把自己拉回到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那部分,然后哭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老公/老婆,不是我想要的自己。
故事的结尾:兜兜转转,又绕回原地,妈妈说的对,我当初就不该嫁给他/娶她,我怎么没有听妈妈的。更甚者,直接将责任推给父母,都怪你们,当初怎么不拦着我呀。
就这样,这次经由自己,再一次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无意义的,也让父母再次确信,我的孩子不能自己做正确的决定,下次他们得更加努力的去阻挠,要不我的孩子还是会走弯路。
然后,就有了又下一次的冲突,再下次的冲突,不断地重复,像滚雪球一般,将你们在不信任的爱里紧紧的捆绑。
这些片段你熟悉吗?你经历过吗?这就是原生家庭的细枝末节。不是严重的暴力,也不是崩溃的家庭现状,只是过日子。你有多大的自由空间去探索和信任自己,就有多平和和强大的内心,活出自我。
打破循环,活出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孩子有多固执,有多蛮不讲理,有多懒,多不会倾听,父母就有多固执,多蛮不讲理,多懒,多不会倾听。
而孩子又不是父母,我们处在不一样的时代,经历着不同的事情,遇见了不一样的人,听见了不一样的故事。孩子会纠结,会挣扎,在反复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中,携带着这一切滚滚向前。孩子想活成父母的优点,活成想要的自己。
每天反复提醒自己,不能像妈妈或爸爸那样对待他们自己,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家庭里内耗。
说起来很简单,在无数个冲动的瞬间和艰难的抉择面前,是选择改变和自我成长,还是一边抱怨一边重蹈覆辙,让不好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需要不断自省的勇气。
了解自己,不是证明自己
经历过不信任的原生家庭,如果我们能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想要改变的自己,会比更多的人懂得活出自己的意义,比更多人心思细腻,比更多人知道换位思考,知道偏执和不会倾听的可怕,比更多人知道孩子是来教我们成长的,不是来执行命令和达成自己的未尽之事。
在有冲突的时候,告诉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呢?那是想要成为的自己吗?是为了证明,还是真正为了自己。
既然父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形成自己的状态,要清楚,不论做了什么,只要你们的想法不同,由你的想法导出的行为她依然不会满意,行为只会实现一个,想法却有两个(父母的和自己的)。
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想要改变自己的哪部分也可以自己做主。只是,要看你的信心有多坚定,能不能够有担当的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到底。而不是不断地挣扎、妥协,挣扎、再妥协。最后,一地鸡毛,还是要责备父母。
改变自己,不是改造父母
原生家庭,有苦也有甜,谁都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一个好父母,也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不论好坏,我们也已成人,不是小孩子,如果觉得他们的爱有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可以自己去改变自己,而不是改造父母。
就像之前婚姻中的故事,进入婚姻,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摒弃那些想要指责、不信任的时刻,最后是自己选择妥协,选择复制父母不开心的生活,再次把这种循环继续下去。
所以,在选择方面,如果是关乎个人未来的,就好好听自己的,既然一直都不满意,又何必再多一次呢。如果是关乎父母多一些的,无伤大雅的事情,那就听他们的。
遇到重要的决定,内心强大一些,再强大一些,多一些担当,即使以后发生什么,也要知道自己负责,自己承担,不要责怪父母。
这样自省的次数多了,会在反复的自我思辨中,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遇到关于父母自身的事情,内心宽容一些,再宽松一些,多一些理解,那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不要一边抱怨着父母对你的全面否定,一边全面否定着自己的父母。
最后,作为妈妈,我想说,父母给的爱要感恩,要传承;父母做的欠妥的地方,就不要再一次重演在下一代身上,我们也终将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完全有自由可以选择成为我们想成为的原生家庭。
拥有选择权,就不要再抱怨。
我是听小悟。听,不盲从;悟,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