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型人格》不足之处——成就型
成功,一个让人神往而为之着迷的词。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解释,可往往我们千篇一律的解释成了普世的标准。我从不怀疑名利与成功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关系,只是在我看来,单纯的用功名利禄来解释成功是否或多或少有些肤浅乏味。
潜移默化的观念未必是真理;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未必是规律。至于成功,我们的确应该重新定义它了。捕风捉影的忧虑是无趣的,自己正是对那些成功人士做了比较分析之后才发出此种感慨。在此我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双虚”形象(虚伪、虚荣)。
有一点我们是毋庸置疑的,大多数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是在这个多数人喜欢带着面具生活的社会里,一方面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交往中用真情感动的方式来维系这些关系,于普通人而言无疑是难的。可话又说回来,存在即合理人家能这样的人际网和事业上的成就,肯定有其独到的方法。其实说到这大家大概明白了,所谓的方法无非就是圆滑世故,阳奉阴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尽管他们在事业上游刃有余;在人际中善于切换角色,可带来的负面结果就是他们会为人嫌隙。虚伪虚荣是他们的标签,场面上的小聪明掩饰不住内心的枯竭,毕竟谁都不是本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双自”性格(自负、自恋)。
上天总会眷恋天生骄傲的人,可从不会眷顾迷之自信的人。我们总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没有自信积极的心态我们很难在崎岖不平的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这固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成功者在到达事业成就期时不时的飘飘然和自以为是让他们习惯自身就是某种权威。这一点是尤为可怕的。因为一个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人它总有一天会因自己傲慢和固执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到那时所谓的成功也就成了房前屋后的笑资。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逆境也好,顺境也罢,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什么样的事,只有脚踏实地,以人为本,我们才会在固执己见,过分操控中重新体验失败的滋味。
☞“双孤”心理(孤独,孤苦)。
有人说强者都是孤独者。反过来他会觉得自己在事业稍有起色后便感到些许“孤独”就想当然的觉得自己真的是成功人士了。这是许多人会犯的通病,就连自己以前也犯过这等错误。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是从阅历中修炼出来的。真正强者的孤独并不是他们想要孤独,而是他们找不到同层次的人交流。他们处于孤独却享受孤独,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做到享受,能接受孤独都算智者。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所理解的孤独是多么的肤浅,我们只是害怕独处的恐惧和不安,那是心灵枯竭的表现,是可悲的。而智者的孤独的前提是内心强大的。乐于独处,精于自律才是他们的生活。
☞“双虚”体质(身体,心灵)。
职场强人总是给人一种能者多劳的感觉,他们超负荷的紧张工作是对身体的一次次透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诸多事业有成,身体垮掉的现象。另一方面,过分的表达带来的结果是说的多了,听的少了,思想得不到充实和提升,已经就会枯竭。到了那种地步加之盲目自信,他们很难冷静客观的分析自身的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纵欲过度,在酒色财气中堕落自我,走向自我毁灭。
成功不易,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作风,总会让你在顺应规律,适应环境中,体验智者的视角。
(以上属于原创,切勿转载)